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98128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囚绿记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囚绿记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2、品读课文,把握作者感情3.悟读课文,明白作者意图二、自主预学(导、学)1.注意课文中的重点字音字形及解释瞥见()蕈菌()纤细()涸辙()婆娑()猗郁()葱笼()囚xì()急不暇择:揠苗助长:2.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体裁是,作者,原名,浙江天台人,家、家。他以散文集《海星》步入文坛,后又出版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他善于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导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3.圈点勾画出有关绿的文字,并做简单批注三、合作探究(学、议)1、初读课文,探寻作者思路绿→囚绿→绿→绿2、品读课文,探明作者感
2、情(1)作者为何要“囚绿”?怎样理解作者“囚绿”的举措呢?(2)为什么最后又要“放绿”?3、悟读课文,探究作者意图作者细致描绘常春藤在自由环境中活泼可爱的情貌和被囚禁后的反抗精神,仅仅就是为了表现这“一枝之绿”吗?四、课堂总结(结)五、当堂训练(练)1.依据课文内容填空。(1)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依旧,依旧,并且比在外连长得更快。第3页共3页(2)它渐渐失去了的颜色,变成,;枝条变成,变成,好像病了的孩子。2.仿照句子,再续写两句:“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3.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以下两种不同的看法,哪一种较不适宜?如果你都不同
3、意?请在C的后面写出你的理解。A.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合适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吧。B.像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福河山早日获得解放。C.六、推荐阅读陆蠡故居我在天台县县长任上的时候,曾经瞻仰过陆蠡的故居。 那一天我到平桥镇检查工作,时间很充裕,便想起这儿曾是陆蠡的血地,他奇特的人生禀赋应该是来自周围的这片山水——这是我读黑格尔《历史地
4、理》的一个启示。于是,我和陪同的一位朋友直奔岩下村而去。 说陆蠡奇特,有一点儿根据。十岁时,他被人目为“神童”;上大学时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身后却留下了“绝代散文家”的美名;同时,翻译了法国诗人兼小说家拉玛尔丁的长篇小说《葛莱齐拉》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罗亭》和《烟》等名著。第一次读他的《竹刀》,那位无名的年轻人为了山民的利益将竹刀深插进奸商的肚子里,在公堂上又将竹刀同样插入自己手臂的勇敢与坦然,就曾经让我十分惊异。扳指计算着陆蠡的年龄,感受的却是一个青年的强烈爱憎与勇于承担的刚烈。那时我就觉得如此写实的人生场景只能来自于生活,而无须什么深奥的技巧。一篇激动人心的散文,究竟需
5、要多少技巧?我说不明白,然而我知道它来源于作家的那一颗心灵。陆蠡曾说:“世界上,应有更高贵的东西。”高贵的是心灵的性质,难怪李健吾先生作出这样的评价:“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玉般的心灵。” 今天我终于走近了陆蠡,走进了这位作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人觉得那样地亲切、熟稔而又充满神秘。 第3页共3页这座始建于民国初期的三合院,属于典型的江南民居的建筑构架。推开大门,没有听到读书声,也没有听到孩子奔跑上气不接下气的喘息声与铜铃一样的笑声,昔日的喧闹在时间的河床里沉寂了,就像流水淹没了礁石。我忽而想起,陆蠡离开家门都已经数十年了,这里曾经有过
6、的悲欢离合,如秋风掠过树梢的一阵叹息消失得无影无踪。走过杂草丛生瓦砾满地的天井,我忽然发现一株生长于石缝中的藤萝,它舒展开折叠的绿叶,有如倾泻的一道绿色瀑布,从东侧屋外的墙头飞流直下。我记得陆蠡是喜欢而且留恋于绿色的,他曾经写下的《囚绿记》,也就是为了在孤独中留住那片绿色和它对语,于是孤独随之消失在绿色生命的伸展里。由是,我也就了解了他的希望与快乐。一个内向与深沉的人,整日耽于思索,是不希望有更多的人惊扰他的。轻轻的,我把脚步放轻,然后走进厅堂、登上楼阁,一眼又瞥见窗外挺立的山岗与终年不断的溪流。当年,陆蠡就经常站在这里,眺望这山这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在宁静中自由放飞的憧
7、憬。在杭州读书,在厦门教书,在上海编书、写作,多年在外漂泊。他总是“如怀恋母亲似的惦记起故乡的山水”,在它面前“总是可以照见我自己”——因为故乡的山水是进入他的灵魂与血液的东西。 我在这空落与破败的院子里徘徊,墙外绿黄斑驳的枫树在风中摇曳,夕阳的余晖映着一角青苔暗长的高墙,又把它的影子投射于庭前。我不知道,七八十年来,也是在这条长长的围廊上,曾经走过谁?曾经有谁邂逅?曾经有什么样的抚今追昔?我进来时,大门早已紧闭,不,是虚掩着,人去院空。一切都留在了昨天,而昨天已经古老。走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