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91559
大小:29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3
《三棱镜的角度和色散测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2三棱镜的角度与色散测量报告人同组实验者时间实验目的:1.了解分光仪的构造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分光仪2.掌握棱镜角度测试的原理和方法3.了解光的折射与棱镜色散现象一、实验仪器:分光仪、汞灯、三棱镜、(红、绿、黄)二、实验原理:1.分光仪的结构可用来测量各种光之间的角度。其基本原理是,让光形成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通过目镜观察和测量各光线的偏向角度。2.分光仪的调整1)调望远镜对向无穷远,此时反射镜应正直地放在物台上。放反射镜时应使反射面压住一只支撑螺钉,且与另两只支撑螺钉的连线垂直;2)调望远镜光轴垂直于仪器转轴3.角度测量原理:用分光仪测量棱镜顶角可采用两种方法(见下图
2、):用望远镜依次对准夹棱镜顶角的两个面(要转动望远镜不要转动载物台),使得返回的十字像在分划板上重合(说明自准直望远镜已经垂直于被测的面),记录下望远镜的两个角度读书,望远镜转过的角度与顶角互补。使待测顶角对向平行光管,望远镜依次观察由两个面反射的狭缝像,记录下望远镜的两个角度读书,望远镜转过的角度为顶角的两倍。4.最小偏向角法原理:如图所示三棱镜的截面,P顶点,两边是透光的光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夹角α称为三棱镜的顶角。假设某一波长的光线AB入射到棱镜中,经过两次折射后沿DE方向射出,则入射线AB与出射线δ称为偏向角。由图中几何关系,偏向角δ=∠FBD+∠FDB=I1-I2’-α,因为顶角
3、α满足α=I1’-I2,对于给定的三棱镜来说,角α是固定的,δ随I1和I2’而变化。其中I2’与α,n(棱镜折射率),I1依次相关,当I1变化时,偏向角δ有一极小值,称为最小偏向角。三、实验步骤及现象1.调整分光仪:调望远镜对像无穷远,此时反射镜应正直地放在载物台上。放反射镜时应使反射面压住一只支撑螺钉,且与另两只连线垂直;(1)目测粗调,用眼睛从仪器侧面观察,使望远镜光轴、平行光管光轴与载物台面均大致垂直于仪器主轴;(2)旋转目镜内筒,使目镜看到清晰的分划板;(3)在载物台上放上反射平面镜,开启照明灯,缓慢转动小平台,找到反射像(“+”字)后,伸缩目镜套筒使之最清晰;(4)调节望远镜光轴
4、垂直于分光计主轴,将小平台旋转180度,仍能看到反射像,若两反射像位于目标位置同一侧,则先调望远镜的高低,把离目标较近的那个“+”字像先调整好,若两反射像位于目标位置异侧,则采用各半调节法,先调节小平台前后螺丝,是像与目标位置距离缩小一半,在调节望远镜使之与目标位置重合;(需要进行多次调节)(5)将反射镜转过90度后重复步骤(4);(6)对平行光管进行调焦,打开汞灯,伸缩平行光管套筒使在望远镜中能看到清晰地狭缝像;(7)调整平行光管的光轴垂直于旋转主轴,将望远镜对准狭缝的像,使狭缝转过90度调节平行光管下的倾度调节螺丝,使狭缝像位于分划板中心线上,然后将平行光管狭缝调回垂直状态;(8)视差
5、的调节,从目镜进行观察,左右晃动眼睛,观察“+”字像与分划板是否存在相对移动,若存在则调节高斯目镜。2.放置三棱镜:使棱镜待测角A的一个边与载物台水平调整脚(Z1、Z3)的连线垂直,这样在调Z2时,棱面AB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分光仪的载物台上有刻线标志,可以帮助正确安置棱镜。3.调整载物台:使棱镜待测角的棱线与转轴平行。注意调整AC面的俯仰时,只要调整Z2脚,以保证先调好的AB面不变。4.按原理中两种方法测量棱镜顶角,计算数据。5.观察偏向角的变化将三棱镜置于载物台上,并使三棱镜折射面的法线与平行光管轴线的夹角约为60度。用光源照亮狭缝,根据折射定理判定折射光的出射方向。先用眼睛(不在望远
6、镜内)在此方向上观察,如果使用汞灯的话可以看到几条平行的彩色谱线,然后慢慢转动载物台,同时注意谱线的移动情况,观察偏向角的变化。顺着偏向角减小的方向,缓慢转动载物台,使偏向角继续减小,直至看到谱线移至某一位置后将反向移动。这说明偏向角存在一个最小值(逆转点)。谱线移动方向发生逆转时的偏向角就是最小偏向角。用望远镜观察谱线。再细心转动载物台时,使望远镜一直跟踪谱线,并注意观察某一波长谱线移动的情况(各波长谱线的逆转点不一样)。在该谱线逆转移动时,拧紧游标盘制动螺丝,调节游标盘微调螺丝,准确找到最小偏向角的位置。4.测量最小偏向角位置转动望远镜,使谱线位于分划板中央,旋紧连杆固定销固定望远镜,
7、调节望远镜微调螺丝,使望远镜内的分划板十字刻度线的中央竖线对准该谱线的中央,从两个游标上读出该谱线折射光线的角度。分别读出四个光谱的角度。5.发光二极管谱线测定固定载物台,关闭汞灯,分别换成红、黄、绿色发光二极管,转动望远镜,观察谱线对应角度测量读出示数。四、实验数据处理:4.160度顶角的测量顶角测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顶角角度测量结果A面盘左106°41′106°39′106°42′平均值62°37′盘右286°4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