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34691
大小:26.9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21
《关于许昌市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考察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许昌市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考察报告 许昌市是河南民营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15年,李克强总理视察许昌时指出,许昌就像当年的温州,到处迸发着活力。“河南的温州”这一美誉不胫而走,成为其高速发展的“新符号”。 一、许昌市民间投资的概况和特点 2016年,许昌市完成民间投资达2078.1亿元,增长1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91.8%,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新增超百亿民企1家,达到5家。其中,4家入围“中国民营经济500强”,占全省的1/3,居河南18个省辖市第一。 (一)创新创业成为民间投资的“发动机”。截至去年底,全
2、市注册登记的民企3.7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28家,占全市的96%;民营经济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8家,占全市的88.5%。 (二)大企业成为民间投资的“火车头”。去年,在全国民间投资普遍下滑的严峻形势下,森源、黄河、众品、鑫金汇等5家民企主营业务年收入均超过百亿元,投资增速超过17%。特别是森源集团近两年大手笔投资新建3个百亿元产业项目,为集团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企业家成为民间投资的“领航者”。许昌民营经济发展动力澎湃,得益于有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近年来,全市25位优秀
3、民营企业家带领企业实现主营业务年收入超10亿元。其中,乔秋生带领黄河集团,投资310亿元建设黄河科技园和黄河工业园;朱献福带领众品公司,投资60亿元建设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许昌市政府拿出数千万元,重奖这些优秀企业家,让其创业上有底气、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 (四)良好环境成为民间投资的“信心源”。政策支持上,许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优化企业融资服务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38项具体措施。资金支撑上,在全省率先设立8.44亿元企业互助资金,以及赛伯乐产业投资基金、中鼎开源产业基金、新能源汽车产业投
4、资基金等。简政放权上,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压减至98项、办理时限缩减62.2%,许昌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的省辖市之一,其经济发展环境指数、行政环境指数、法治环境指数均居全省18个省辖市第1名。 二、许昌市扩大民间投资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稳定政策引导民间投资方向。许昌市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国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突出制造业主导地位,一张蓝图管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引导民间投资预期不变、方向不变。“十一五”时期,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十二五”时期,把装备制造业确定为主导产业;“
5、十三五”时期,把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明确为发展定位。制定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加快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引导支持民间投资投向制造业。近十年来,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几乎全部为民企,形成以制造业为主导的民间投资结构。 (二)注重培育企业提升民间投资能力。积极落实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把培育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扶优助微,提升民间投资能力。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从融资、上市、技改、产业配套等方面激励
6、支持民企发展。在设立小额贷款创业扶持资金的同时,设立40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和20亿元产业专项基金,支持创新创业,形成以大企业为引领的创新创业格局。支持众品公司二次创业,成功打造鲜易网、冷链马甲、日日鲜三个互联网平台,探索出“四众”新模式,成为全国“互联网+冷链物流”标杆企业。推动森源电气成功上市,5年间其主营业务收入由几十亿元发展到超过200亿元,投资和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均超过30%。同时也带动10家配套企业的发展,近年来的投资和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均超过20%。 (三)注重创新服务增强民间投资信心。认真落实国家“放管服”政策措施,
7、在放到底、管到位的同时,把培育企业家作为突破口,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巩固提升民间投资信心。实施《企业家队伍培养“十百千”行动计划》,先后举办6期企业家培训班和以智慧能源与产业发展战略为主题的首届企业家学习论坛。长葛市实施“企业家能力再造工程”,与清华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高校签定合作协议,政府每年拿出两百万元资金开展教育培训,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形成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良性生态圈。 (四)注重开放招商拓展民间投资空间。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把建平台、拓渠道作为重要任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使民间投资更有空间。着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建成海
8、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8家,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7个,成为支撑民企开放合作、投资发展的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