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30723
大小:52.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1
《高考古诗鉴赏之题画诗及其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古诗鉴赏之闺怨诗一、主题归纳;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不得自由;5.表现了一种怨战、厌战的情绪; 6.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写作技法: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三、鉴赏方法: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四、阅读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
2、诗,然后回答问题。宫词 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注]建章:宫殿名。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高考古诗鉴赏之题画诗一、题画诗特点:是题在画上或吟咏画作的诗歌。把无声的画和有声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相映成趣。题画诗的鉴赏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
3、是运用想象,再现画面。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往往是将静止的画面写得活灵活现,写得画中之物如在目前,让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是借题发挥,抒怀咏志。不同的绘画题材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如梅之冷艳高雅、竹之清雅高贵、兰之坚贞高洁、菊之不畏风霜、山水之逸士优游、渔家之闲适自在等等,因此读题画诗也要注意“意象”。二、真题训练1.(2006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宋诗,回答(1)-(2)问题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
4、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2.(2008年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
5、,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3.(2011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注]①郑防:画的
6、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高考古诗鉴赏之酬赠诗酬赠诗是诗人赠送酬答之作。古代文人以诗交友应酬,以诗言志,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酬赠诗的针对性很强,其酬答唱和从不同侧面反映诗人的生活经历、
7、社会理想和内心情感。鉴赏方法:先弄清是“赠诗”还是“酬诗”,弄清作者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尤其是通过诗歌后面的注释,把握好诗歌表面和深层的含义。然后深入细致地探索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思想,进而描摩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把内在的、隐秘的心理活动形象化,从而真正领会人物的真情实感。阅读训练: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注:这是一首赠友诗。①穷:失意,归隐。②通:得意,出仕。 4问题(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题冠以“酬”字,应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作
8、者再写诗回赠。B.第一联感慨自己一入晚年,就只喜欢清静;借此表明生活态度。C.第二联对“喜欢清静”作解释:“无长策”是其原因。 D.诗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