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76342
大小:2.80 MB
页数:96页
时间:2019-06-19
《《大陆边缘》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大陆边缘一、概述二、大陆架三、大陆坡四、大陆隆(裾)一、概述概念: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过渡带,它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称为大陆边缘。在地质上,它是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之间的过渡带,属过渡型地壳。组成:在大陆边缘内部,根据深度和坡度,通常可分成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部分。大陆架是近岸浅水海域,自海岸向外,缓缓倾斜,平均坡度仅1/1000,陆架外缘的平均水深约130米,深者可达550米。陆架宽度变化较大,像南美洲西海岸外,日本,菲律宾东岸等岸外,几乎没有大陆架。而我国黄海、东海和北冰洋等海
2、域,陆架宽达数百km至1000km以上。世界陆架平均宽75km从陆架边缘向外,便进入大陆坡,大陆坡坡度可陡达1/40—1/6,陆坡上,地形崎岖,有深切水下峡谷。陆坡宽度较小,仅20—30km,最宽可达数百km。陆坡脚下,展布着宽广,平缓的大陆隆,形如扇状,向深洋底展开,他的平均坡度不过1/300,通常以2500—3000米水深开始,平缓过渡到大洋盆地,宽度可达数百乃至上千km。大陆边缘的地壳特征大量地球物理资料证实,大陆边缘地壳是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之间的过渡型地壳,通常由厚约30公里的大陆壳逐渐减薄到5—8公里的大洋壳
3、,这种减薄主要是硅铝层减薄。我国东海岸外,从西到东大陆边缘的地壳也是逐渐减薄。如下图,可以看出,地壳的减薄主要是硅铝层的减薄和硅镁层的上隆。大陆边缘地壳结构大陆架和大陆坡都属于大陆型地壳,大陆架的地壳较大陆地壳稍薄,大多数在30km左右。大陆坡的地壳减薄到12—20km,有人称之为次大陆地壳。大陆隆为大洋型地壳。大陆地壳和大洋型地壳的分界处大致在大陆坡坡脚,陆架和陆坡实际上是大陆地壳的自然延伸部分大陆隆实际上是巨厚沉积物(千米以上)覆盖在大洋地壳上的堆积体。大陆边缘的类型据板块构造机理分为三类:发散型大陆边缘(Dive
4、rgent,orpassivemargin)聚敛型大陆边缘(Convergent,oractivemargin)转换断层型大陆边缘(Transformfaultmargin)发散型大陆边缘:又称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是大西洋、印度洋周边普遍存在的类型。由宽阔的大陆架、平缓的大陆坡(1—3度)和分布广泛的大陆隆三个单元组成。它是海底扩张过程中形成的。沉积作用可归纳为:1.陆源碎屑沉积2.碳酸盐沉积3.同生断层发育的三角洲4.蒸发岩沉积陆源碎屑沉积碳酸盐沉积断层发育的三角洲相蒸发岩沉积聚敛型大陆边缘:又称为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他
5、由大陆架、陡峭的大陆坡(10—30度)和深海沟三个单元构成。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又可以分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种。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部边缘,大西洋的安德烈斯岛弧和加勒比海也属此类。该类型的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包括边缘海盆在内的“岛弧—海沟”系组成。这里存在宽广的大陆架这类大陆边缘有三个沉积区:岛弧周围(包括海沟)、大陆架、边缘盆地安第斯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南美洲西海岸,并向北延伸到北美西南沿岸。南美西海岸濒临“秘鲁—智利”海沟,海沟深达5000——6000米,陆架及海岸平原极其不发育,代替他们
6、的是陡峭的基岩岸线和海拔5000—6000米以上的安第斯山链,有强烈的地震和“钙碱性”火山活动。海沟内,靠岸侧的坡地上是巨厚的浊流沉积。3.转换断层型大陆边缘:如北美太平洋侧加利福尼亚湾的大陆边缘,由圣—安德烈斯平移断层和阿拉斯加湾东南的费尔韦瑟平移断层参与塑造。加利福尼亚半岛以裂离半岛形成出现,兼具发散与平移性质;阿拉斯加湾外有阿留申岛弧与海沟存在,兼具聚敛与平移性质。埃默里(1980)根据板块运动和大陆边缘沉积物的供应情况对大陆边缘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划分,他将大陆边缘分成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等期。幼年期:大陆架和大
7、陆坡上大部分结晶基底裸露,仅有零星的沉积覆盖,陆隆不发育。青年期:陆架上有厚层的沉积物充填在盆地和槽地中,陆坡上仍为结晶基底裸露,仅零星的沉积物覆盖其上,陆隆没有或者不发育。壮年期:陆架有很厚的沉积层覆盖,呈现为水下台地,陆架外边缘堤发育,并产生后期断陷,陆坡多数为堆积型并不断向前推移,也受到侵蚀并产生后期断陷,陆隆发育。老年期:陆架上沉积岩层受到褶皱,并遭受断层分割破坏,使沉积区逐渐变成侵蚀区。二、大陆架1、定义2、地形特征3、沉积作用4、地质构造与分类5、成因1、大陆架的定义大陆架是大陆周围较平坦的浅水海域,从岸边
8、低潮线开始向外海直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加的边缘,这个边缘称为陆架外缘,陆架外缘以内的浅海区,便是大陆架。大陆架这一术语,最早由H.R.米尔(Mill,1887)提出和使用。1919——1939期间,约翰逊(D.W.Johnson)认为:大陆架是波浪的侵蚀作用造成的,论证了波浪在陆架表面所进行的侵蚀作用,并注意到这一作用在海底的最大深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