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

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

ID:38747635

大小: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8

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_第1页
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_第2页
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_第3页
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_第4页
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1.什么是塞卡病毒病?临床症状表现怎样?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本病的潜伏期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小儿感染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2.流行地区主要在哪里?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

2、及亚热带地区流行。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3.传染源有哪些?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4.通过什么传播?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5.我国与传播塞卡病毒有关的伊蚊主要分布在哪?根据监测,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

3、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6.人群容易感染么?   人群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7.怎样预防塞卡病毒病?  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

4、滋生的地方。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临床特征及治疗–  寨卡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只有约20%发病,病程约1周左右。感染者大多症状轻微,迄今为止未发现死亡病例。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类似,以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常见,也可出现头痛、眼后痛。肌肉痛和呕吐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 受感染的人群中通常仅有五分之一的人发病,临床症状较温和,一般持续4-7天,为自限性疾病,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例很少见。– 本次寨卡病毒病暴发,尤其在巴西,与急剧增加的新生儿小头畸形有关,并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一种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系统并可导致瘫

5、痪的疾病。这种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以及神经综合征的因果联系尚未被证实,但是高度可疑[2]。–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即缓解疼痛、发热和其他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疫苗。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媒传播:主要通过被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母婴传播:少见但已被证实。尽管从流产的胎儿的病理标本中检测到寨卡病毒但并不清楚感染寨卡病毒导致胎儿流产。寨卡病毒已经在小头畸形的婴儿中被检测到,但是还不清楚有多少小头畸形与寨卡病毒有关。–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可通过输血以及性传播。•   2月2日,美国确认出现首例本土感染寨卡病毒病例,与此前伊蚊携带的方式不同,此次感染可能通过性传播方

6、式。WHO风险评估认为文献此前已有经性传播感染寨卡病毒病的报告,通过性行为感染寨卡病毒病的风险有限。偶发的性传播感染病例并未改变此前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蚊媒传播的认识。•   WHO此前已发现一例可能的人际传播病例,并从一名男性患者的精液中分离出寨卡病毒,不过仍需更多研究以确认性传播是否为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目前尚不明确病毒在精液中存在的时间,不过1例英国寨卡输入病例研究提示寨卡病毒可在精液中存在27至62天(见2016.5EID)。•   巴西卫生部门2月4日确认2例因输血而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潜伏期– 研究表明该病潜伏期为3-12天。未见到传染期相关数据。

7、人群易感性– 在非流行区,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诊断与鉴别诊断– 需与登革热、螺旋体病、疟疾、立克次体病、A组链球菌感染、风疹、麻疹、细小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和甲病毒属(基孔肯雅病、玛雅罗热、拉沙热、巴马森林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等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技术:•   RT-PCR:发病一周内,大部分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寨卡病毒。•   IgM和中和抗体:在发病一周左右形成,与其它黄病毒成员,如登革热、西尼罗病毒等有交叉反应。•   蚀斑减少中和试验:能够识别寨卡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避免其它黄病毒家族成员交叉反应。 预防与建议– 无疫苗。避免蚊虫叮咬:应用含有避

8、蚊胺、派卡瑞丁、IR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