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习王彦生先进事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悟幸福——学习王彦生先进事迹体会第一次听说王彦生这个名字,是在某天晚上的新闻联播里,偶然看到了这篇报道,在叹息这样好人的匆忙离去之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幸福公式。在他的心里,幸福等于现实除以欲望,他认为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现实往往是一个变化不大的定值,那么幸福感的大小就取决于个人欲望的高低。幸福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现实中的许多人都在执著地追寻着,为得到幸福而努力地拼搏着。王彦生的“幸福公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给我们带来启示。王彦生对生活看得很开,很满足。一个是他对职务很满足,满足于组织的信任。王彦生2003年换届的时候在曲周,当时有机会任副书记,后来他却到丛台区当组
2、织部长了。杜海林在一次开会的时候与他探讨这些事情,他这样说:“因为自己的事,我从来没有给组织上提过什么要求,再说,我是一个从山里出来的穷孩子,我那个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当一个合同制工人,吃上商品粮,就很满足了。但是现在随着工作的变迁,组织的信任,提拔我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而且是一个副县级干部,他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能有今天,他说组织上完全对得起我。他说,把我从曲周调到丛台区也是组织上对我的照顾。为什么这么说呢?离家近了,照顾我年迈的父母方便多了,同时孩子、家庭我也照顾得相对来说方便一些,这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再一个是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非常低。王彦生患脑瘤后不愿给单位增加负担,每
3、次外出就医都是和家人一起去,住的都是比较小的旅馆,花三四十、四五十块钱住一晚,不去住二三百、三四百的旅店。“他就觉得,三四十块钱的旅馆和四五百的旅馆是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他自己说,我在三四十块钱的旅馆里面住的很安省,住高级的旅馆不一定比我住钱少的旅馆睡眠质量好。在住房方面王彦生的家安在一幢旧居民楼里,按照他的级别完全可以住上条件更好的住房,然而这套房还是因为女儿大学毕业需要成家,他才在2005年借钱买的一套90多平米的二手房。他在博客中写到:我属于满足于低层次需求即可获得快乐和动力的人。多年来,王彦生远离灯红酒绿,从不涉足高档消费场所。在单位加班,办公室里常备食品是方便面,外出
4、开会、办事也是常到路边摊吃碗面条。王彦生同志的幸福观,与其他人相比,最核心的就是他无欲无求,或者说少俗少求,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自己所钟爱的组织工作上。他总是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功绩留给组织,从未因个人的事情,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为人之道在于正,为官之道在于廉。在王彦生心中,人品、官德重于泰山。他用实际行动教育每一位党员干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那就是始终坚持“做人要有准则、做事要有原则”。 面对王彦生同志的幸福观,我们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对照自身进行深入反思。看看自己是不是象王彦生那样做到了清心寡欲、正气凛人,能不能正确把握正当追求与不当欲望的界限,是不是
5、分清了哪些是自己的、可以追求的,哪些不是自己的、不可以触碰的。自觉将工作和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在正当追求基础之上,随时提醒注意防止不当欲望念头的滋生,全力克制不当欲望的膨胀,自觉在危险面前止步。只有这样,我们就会不被不当欲望左右,我们党内就会少一些腐化分子、多一些忠贞之士,我们党的事业就会不断兴旺发达。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一个平凡人,我也常常在思考我的幸福所在,我想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状态。人们把教师看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荣最高尚的职业,但是,教师的职业并不必然是幸福的,它的幸福是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创造,依赖于教师能否在教育过程
6、中把与他相关的主客体内在地统一起来,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最近,我听的最多的就是:你们开心了,你们幸福了,马上要放假了,又可以待在家里吹吹空调,玩玩牌了,而且工资还照拿,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噢!当我听多了这样的话后,我不禁扣问自己:你真的幸福吗?其实,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自己的人生才总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愿和所求,是无可非议的。而幸福却永远没有一个划一的界定:相同的生活境遇,在此人眼中会倍感幸福,充满感恩,在彼人眼中或许就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所以说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作为一个教师我
7、想最幸福的事情应该是在课堂上和跟学生相处的时刻。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我觉得,每当自己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氛围,和学生一起投入到分析、讨论中时我就会多了一种满足感,少了许多的焦虑和烦恼。在懂得享受课堂的同时,还懂得了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就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要让学生感恩你,就必须学会先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如果只知道使用权威,会离学生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