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艺资料》PPT课件

《AI工艺资料》PPT课件

ID:38586135

大小:959.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6-15

《AI工艺资料》PPT课件_第1页
《AI工艺资料》PPT课件_第2页
《AI工艺资料》PPT课件_第3页
《AI工艺资料》PPT课件_第4页
《AI工艺资料》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AI工艺资料》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动插装工艺技术自动插装的概况1、自动插件技术(Auto-Insert)是通孔安装技术(Through-holeTechnology)的一部分;是运用自动插件设备将电子元器件插装在印制电路板的导电通孔内.2、自动插装的优点:①电子组装发展方向②可靠性、抗振能力提高③提高频特性增强④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劳动效率⑤降低了成本自动插装的概况通孔安装技术/Through-hole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MountingTechnology混合组装技术/MixedTechnology机插印制板设计要求1、印制板的外形尺寸。最理想(效率最高):200x15

2、0mm最大:L450xW450mm2、印制板翘曲度厚度:1.60±0.10mm3、印制板定位孔的要求机插板要求同一线上两个定位孔,孔径要求为φ3~5+00.05mm的圆孔,距两边距均为5*5mm。孔中心周围10mm不可插件。插件方向Max:1.2mmMax:0.5mm4、元件引线孔的要求。A:元器件孔直径=元器件引脚直径+0.5mmB:元件孔间距最小=元件本体长度+3.5mm卧插只能0°和90°方向,5、机插元件的焊盘设计要求①跨接线和轴向元件机插时引脚内弯方式,焊盘设计应为元件孔靠焊盘外侧。1.2~1.8mm②径向元件为‘N’型打弯,焊盘设计应为元件孔靠焊盘内侧

3、。B=1.2mm~1.8mm6、机插元件的排版设计要求①卧式插件机只能实现X/Y两个方向的插件,故机插元件排版不能斜排。②立式插件机可以0~360度任意角度插件。B=1.2mm~1.8mm机插元器件排版计要求③元器件插件密度限制(P:插入跨距单位:mm)1、跨线元件排版要求①印制板传板方向上、下边距边缘5mm内不应有元件。②定位孔附近不可机插区域。(单位:mm)Y方向不可插入区域X方向不可插入区域PP+4.22.133342.2P+2P+642.3mm2.6mmA先插入2.3mm2.3mmB先插入2.3mm3.4mmA先插入2.8mm2.3mmB先插入AABB③元

4、器件的插件密度限制(单位:mm)2、卧式元件排版要求①印制板传板方向上、下边距边缘5mm内不应有元件。②定位孔附近不可机插区域。(单位:mm)Y方向不可插入区域X方向不可插入区域PPL1L2L3L4L4632.53.6印制板插件头部位导致死区砧座剪切部位导致死区P:插入跨距L1:P+2.0L2:P+7.5L3:P+2.0L4:P+4(基板下方1mm)卧式元件与已插跨线卧式与轴向元件(d为跨线直径)d为引脚直径,D为本体直径(3.6+d)/2(3.6+d)/2(3.6+d)/2(2.0+d)/2(4+d)/2(4+d)/2(3.6+d1)/2或(D1+D2)/2(3

5、+D1)/2或(3.6+d1)/2(3.6+d1)/2(2+D)/2A先插入(3.6+d1)/2B先插入AB(4+d1)/2(4+d1)/2A先插入(3.6+d1)/2B先插入AB③元件面的插件密度限制(单位:mm)2、立式元件排版要求①印制板传板方向上、下边距边缘5mm内不应有元件。②定位孔附近不可机插区域。(单位:mm)14.212XY1.27DD>3.5或D>插入元件半径+0.2mm插入元件45°已插元件高度+0.5mm已插元件插入元件引脚9.20.20.2DD>5或D>插入元件半径+0.2mm③铜泊面的插件密度限制(单位:mm)3.84.03.7(a先插入

6、)3.9(b先插入)5.0(b先插入,其一为三极管)abab3.4ab5.0ab5.0ab3.3(a先插入)5.7(b先插入)ab3.2机插质量判定标准1、元件件插装技术规范①跨接A=15O~35OB=1.2mm~1.8mm打弯角度引线长度C≤1.2mmD≤2mm浮起高度倾斜高度③卧式A=5O~35OB=1.2mm~1.8mmA≤3.5mm打弯角度引线长度倾斜高度B=1.2mm~1.8mmA=30O±10O引线长度(投影)打弯角度④立式2、插装不良判据①印制板插件方向Max:1.2mmMax:0.5mmLB印制板边缘缺口长度L不大于3mm,宽度B不大于0.5mm,

7、且呈圆弧状,不允许有尖角。·边缘部分的安装孔不允许有贯穿性裂缝,允许有深度不大于1/3板厚的微小表层隐形裂纹。·边缘棱角处允许轻微碰伤,但不得起层和损伤印制导线。·两孔(小型元件)间允许有深度不大于1/3板厚的表层隐形微裂纹,不允许贯穿性裂缝。·焊接面不允许机械划伤,阻焊膜不破,不露铜层。·不允许误铆造成的印制板损伤。②跨接插入不良浮起过度倾斜过度(1.2mm以上)(2mm以上)引线过长引线过短角度过大(1.8mm以上)(1.2mm以下)(35O以上)角度过小线体损伤(5O以下)(超过线径1/3以上)④卧式倾斜过度引脚未打弯角度过大(3.5mm以上)(35O以上)

8、一脚未出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