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五首》ppt课件

30《诗五首》ppt课件

ID:38512233

大小:5.75 MB

页数:98页

时间:2019-06-14

30《诗五首》ppt课件_第1页
30《诗五首》ppt课件_第2页
30《诗五首》ppt课件_第3页
30《诗五首》ppt课件_第4页
30《诗五首》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30《诗五首》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五首饮酒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

2、,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朗读诗歌,初步感悟意境。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陶渊明知识链接:末二

3、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人类聚居的地方。【注释】构筑居室。自得的样子人生的真正意义研习第一层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心远地自偏”“远”的对象是什么?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由果及因)因为作者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虽居闹市却觉得偏僻安静,作者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厌恶官场的黑暗虚伪。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偏”哲理: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研习第二层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意境分析)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

5、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思考讨论采菊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自我高洁的表现。悠然自得的心情包含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知识链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都被视为陶诗意境、风

6、格的名句,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而王国维称其为“无我之境”,这时物我合一,浑然一体。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思考讨论知识链接: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

7、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景物描写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思考讨论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山间夕阳飞鸟归林知识链接: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

8、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研习第三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此”应该就是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