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27041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2
《课堂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杨心兵(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444100)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已成为目前教研的热点。有许多人认为“研究性学习”特指一些以专题研究为典型样态的学习活动;另有一些人理解的“研究性学习”的外延比较宽泛,除了上述典型样态外,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等非实体形态均属“研究性学习”范畴。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即“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当前基础学科课程和课堂
2、教学占优势的情况下,课堂仍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下面结合高中生物教学,谈谈具体做法。1教学设计上体现“研究性”1.1设置问题情境生物教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在解决一个个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研究问题获得相关知识,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研究活动中的一般思维方法,培养他们钻研问题的习惯,对于从实质上增长学生学力大有帮助,也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关于“植物气孔开闭原理”的揭示,我们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保卫细胞是如何控制气孔的开放与关闭的呢?”先用多媒体系统向学生呈现一个实验
3、:把4张同样大小的蚕豆叶片分别置于蒸馏水(A)、10%的硝酸钾溶液(B)、10%的甘油(C)、醋酸(D)等四种环境中,照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表皮制成装片,镜检发现A中气孔全部开放,B中气孔全部开放且开度较大,C和D中气孔关闭。再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出气孔开闭的原理。虽然这种教学法比直接由教师讲述要费时费力,但显然前者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性学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2设计活动课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课。采用活动课的形式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尝试专题研究的乐趣。学生在活动
4、中锻炼各项能力,在参与中培养多种素质。例如,在学习“种群的年龄结构”时,我们以学校附近的一块水杉林为课堂,研究水杉的年龄结构特点。首先,指导学生课前在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掌握研究多年生木本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的一般方法,即通过测量乔木立木胸径,以立木胸径代替年龄对乔木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然后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研究一个样方(20m×20m),要求测量并记录样方内每株水杉的胸径。各组根据情况自主分工,有的同学负责拉样方绳,有的负责测量,有的专司记录。最后把各组的数据分析表汇总,以组为单位分析水杉的年龄结构,探讨形成这种年龄结构的原因,写成
5、小论文,组间交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了“查阅文献→观察、测量、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加工资料→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体验了科学家进行研究的一般程序,学会了在活动中怎样与他人协作、相处,每个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感觉收获很大。1.3渗透生物学史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有关的生物学史知识,包括科学史上对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水平,科学家在研究某个问题时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为了攻克某个难题而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精神,对待科学事实的认真态度,敢于挑战传统和权威的勇气等等,这方面的事例举不胜举。如果我们结合有关内
6、容,适时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素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李时珍、孟德尔、摩尔根、达尔文等科学家的感人事例,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生物进化有关的各种论争等,均是极好素材。这方面多有文章论及,在此不再赘述。1.4设计研究性习题从最近几年的高考题看,试题中考查学生综合性能力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与研究有关的能力题尤为突出。例如2001年高考综合科目(湖北省卷)第2题,题设提供马拉松跑、400米跑、100米跑三项运动的总需氧量、实际摄入氧量、血液乳酸增加量等生理指示,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推测三项运动中机体的供能方式,这就是典型的研究性问题。又如第25
7、题亦属此类。这两题共26分,在生物部分(约60分)所占比例很大。提示在教学中也应创造性地设计一些研究性习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平时多研究问题,另一方面训练他们掌握进行“思想性研究”的常见思维方法。2“偶然”生发的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独立思考的心理习惯,不满足现成结论、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主动地去研究问题。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老师和学生都应有不盲从权威、不迷信自我的开放心态。这样,即便是在课堂上,甚至仅由学生自己,都能发现他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主动积极地
8、去开展研究。例如学习“水分代谢”中的“渗透作用”后,有学生提出:“对于课本中设计的渗透实验,若改动一下,使长劲漏斗的玻璃管较短,且管顶也用半透膜封闭,水柱上升后水可溢出,蔗糖不能随水‘溢出’,则漏斗中蔗糖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