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18403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2
《扎根经验 乘势而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扎根经验乘势而上————XXXXX学习有感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数学学习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自己意义的认知建构,并发展探索和创新的意识。这次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鄂州南塔小学的夏丽娟老师执教的《周长的认识》一节课,下面我就结合这节课谈谈我的一点感受。第一、充满童趣的现实情境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一幅画,这是教师节小朋友送给她的,老师很高兴。她想,要是把这幅画的周围再镶上一条彩边,会不会更漂亮呢?问题情境的设定,一是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二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教师又问:“可我不知道需要多长得彩边,你们能帮帮我吗?”这样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活动热情,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思考,没有谁把这当成一项学习负担,心情放松,其乐融融。第二、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益。三年级的学生通过生活已经对“周长”有了一定的初步感知,但是并没有建立起“周长”这个概念的表象。在教学中,夏老师充分利用了学
3、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作为基础,先让学生上来指一指这幅画一周的长度,再过渡到具体的长方形、课本、不规则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让学生亲历“指一指”“说一说”物体表面或图形边线的过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建立起“一周”的表象,为后面感悟“周长”的含义做好铺垫。第三、抓住时机,拾级而上,逼近教学目标。在学生已经感知了一周的长度后,夏老师又提出:“你们认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和这幅画的一周,哪个更长?”让学生想一想,并指出,这个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接着让学生通过举举身边的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周长?然后又出示一个没有封闭的图形的图片,问:“这个图形有周长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积
4、极投身到思考当中,逐步完善“周长”的概念。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抓住了前面学生刚刚建立的“一周”的表象这一时机,激活深层的疑惑,激发学生新的探索欲望,乘势而上,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后面教学周长的测量方法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学具袋,里面装有不同的图形,还有一些测量工具,让学生自主探索,测量一些图形周长的方法。在反馈时,不少学生对圆的周长没法测量,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向学生演示了“滚动法”和“线绕法”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不仅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他们充分体验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数
5、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为此,老师们都应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力求将自己置于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上,要做到将主动权留给学生,做到情境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