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中的不可说者探析徐为民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中的不可说者探析徐为民

ID:38116923

大小:117.5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6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中的不可说者探析徐为民_第1页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中的不可说者探析徐为民_第2页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中的不可说者探析徐为民_第3页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中的不可说者探析徐为民_第4页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中的不可说者探析徐为民_第5页
资源描述: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中的不可说者探析徐为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卷第"期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月!"#$%&’"()*+,-&%./%-0+$1-23(4#5&%-2-+1&%67"8-&’78-+%8+1))*+’"##"非9:不可说者的逻辑原型———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中的不可说者探析徐为民(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杭州!,##"-)[摘要]不可说者实际上是一个否定问题,它与否定命题非.具有基本相同的逻辑形式,非.是不可说者的逻辑原型,不可说者是依据非.的形式和结构来构建的,因此,不可说者可以表示为“非可说者”。不可说者的“不”既体现了“非”的逻辑否定

2、特征,又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它是可说者和不可说者逻辑划界的手段,也是超越有限把握无限的独特方法,它与海德格尔“无”的形而上学有着本质的一致性。[关键词]可;说;者;不;否定;可说者;不可说者;意义;划界[中图分类号]/01,20[文献标识码]3[文章编号],##4567"8("##")#"5##1,5#1维特根斯坦自称,他的逻辑哲学的目的是为可说者和不可说者划界,由此可知,不可说者(9:*;<*==%;>?@*AB)是其逻辑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可说者这一概念内涵非常丰富,它可以简单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即“不(=%;)”和“可说者(9

3、:*;<*=>?@*AB)”,其相应的表现形式为“不(或非):可说者”。与此同时,“可说者”又可以分为“可(<=*)”、“说(@*C)”、“者(D:*;)”三个互为相关的方面。在“不可说者”中,最能体现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特性的是其中的“不”和“可”,其中“不(=%;)”所体现的是逻辑否定思想,而“可(<*=)”所蕴含的是逻辑的可能性原则。“不(非):可说者”形式上是一个对可说者的逻辑否定问题,但实际上它揭示的问题却是有限怎样把握无限,个体怎样把握整体的问题,它的逻辑原型是!.(非.)。一、“可”“说”“者”不可说者是以可说者为基础的,要理解

4、和把握不可说者,必须首先理解和把握“可说者”的内涵和逻辑特征。“可说者”的“可(<*=)”的逻辑意义在于:它指明了逻辑的可能性原则,即逻辑只与可能性相关,而不与现实性相关,逻辑不讨论现实性。正是逻辑的可能性原则为可说者和不可说者的确定及逻辑划界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使得逻辑与心理主义划清了界限。所谓可能性原则,是与现实性原则相对立的原则,逻辑的可能性原则认为,逻辑关涉的是可能性的东西,逻辑只有在与可能性相关的意义上才是可能的,逻辑不关心一切现实性的东西。思想的“本质,逻辑,展示一种秩序,实际上是世界的先验秩序:即可能性的秩序”[,](.’1"

5、)。“逻辑讨论一切可能性,一切可能性都是其事实”,“逻辑所关切的只是未被断言的命题”["](.’6!),那些未被断言的命题就是可能性的东西,逻辑对于这个世界实际如何无所说。逻辑的可能性原则决定了逻辑所关[收稿日期]"##,5,#5"7[作者简介]徐为民(,6115),男,浙江淳安人,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现代西方逻辑哲学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卷涉的事实、事态等概念是一种可能性意义上的概念,即可能的事实和可能的事态。而现实性原则则关切客观世界和现实世界。在可能性意义上来建构逻辑哲学,这是逻辑哲学,

6、特别是罗素等人逻辑哲学中的现实性原则陷入困境的结果。逻辑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认为命题与事实具有对应关系,并据此确定命题的真假。在解决命题与事实的对应关系时,罗素把与命题相对应的事实理解成为客观事实,命题与客观事实相对应。这样一来,通过与命题的联系,客观事实或客观世界就进入了逻辑的领域,逻辑就与客观世界相关了。逻辑与客观世界相关给逻辑哲学本身带来了两个问题:首先,使逻辑很难与心理主义划清界限。把逻辑心理主义化,把逻辑建立在心理主义基础上,是逻辑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的倾向,虽然许多逻辑学家为了逻辑的明证性,早就致力于反对逻辑思想中的这种心理主义倾

7、向,但是都不够彻底。胡塞尔沿着这一目标,对逻辑中的心理主义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算。他认为逻辑中的心理主义是一种经验主义、怀疑论和相对主义,这种心理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以事实为基础,并从中引申出逻辑规律和明证性,“它以某种方式从事实中推导出纯粹逻辑的原则。事实是‘偶然的’,它们也可能不是这样,而是另一种样子。因而,事实不同,逻辑规律便也不同;于是逻辑规律便也成偶然的了⋯⋯”[!]("#$%&)逻辑规律便陷入了经验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失去了明证性的特点,要彻底清除心理主义,必须把客观世界清除出逻辑之外。其次,现实性原则不可能性为可说者和不可

8、说者的明确划界提供可能。因为,可说者和不可说者划界的基础是可说的对象的完全性。所谓完全性,指的是在逻辑中,所有的对象及其所有可能的配置,所有的事态都是已经给定的,逻辑中的所有东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