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51476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未成年嫌疑犯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未成年嫌疑犯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大幅上升的趋势,据一基层检察院分析报表中显示:2006年,未成年人犯罪数占辖区内总犯罪人数的20%,2007年占22%,2008年已达到24%。也就是说,在一个辖区不足30万人口的基层人民检察院,仅2008年一年内每起诉100个犯罪嫌疑人就有24个是未成年人,占到近四分之一,这个数字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并且未成年人犯罪仍呈现低龄化趋势:90年代初,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涉及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而这些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均为16岁,而近几年来未成年人参与的犯罪相当一部分是抢劫罪,也有部分涉嫌故意杀人罪、强奸罪,而这些暴力性犯罪的刑事责任
2、年龄是14岁。由此可见,未成年人年龄的界定成了办理案件的关键。但往往一些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后就想要钻法律的空子,模糊实际犯罪年龄,“打擦边球”,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案件的顺利审查起诉。 未成年犯罪人的年龄不仅涉及讯问时是否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在场等程序性问题,而且关系到犯罪嫌疑人是否应当负刑事责任、所负刑事责任大小以及对其建议适用何种刑罚等重大实体问题。因此,查证并准确界定未成年犯罪人的年龄,是办理每一个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能回避的,并且是关系到正确执行法律、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问题。 一、审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中遇到的问题 1、公安机关提供证明未成年人年龄的证
3、据材料欠缺或相互矛盾,导致审查认定难。主要表现为: (1)公安机关未向公诉机关提交证明未成年人年龄的户籍所在地的户籍证明,仅提供了本地公安网上下载打印的电子户籍;或者虽有户籍所在地的户籍证明,但并无该犯罪嫌疑人的照片,而该犯罪嫌疑人又有兄弟、姐妹。(2)公安机关对于证明被告人年龄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未做认真审查。对于犯罪嫌疑人父母提交的当地村委会证明、学校证明、关系人证言等证据未给予足够重视。关系人比如说接生人员,在事隔多年后侦查人员询问时其能清楚的记得自己接生的某某的出生日期,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如果没有一些特殊的参照,笔者认为其证言的可信度将会大打折扣。
4、 2、户籍证明的权威性受到客观现实的挑战。司法实践中用于认定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主要证据是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其证明效力具有权威性,但由于我国户籍登记在某些地区缺乏有效监督和严格管理,导致户籍材料有误,主要表现为: (1)申报户口时申报错误。在有些农村地区遵循陈旧观念,讲究农历算法,为孩子申报户口时填报的是其农历生日。笔者在审查案件的过程中就发现过很多类似情况,在张某某等四人“飞车抢夺”案中,在核实张某某的年龄时,张某某供述户籍证明上记载的出生日期为其农历生日,后经走访得知该村的大多数孩子都是按照农历的出生日期申报的户口。有的父母在生孩子时不到正规的妇产科医院
5、去,而是直接找“接生婆”到家里接生,没有留下出生医学证明等文字方面的依据来确认真实的出生日期,所以父母申报户口时不按规定提供出生证明,而是凭记忆来申报户口;有的虽是在正规医院出生,但医院对多年前的出生资料没有妥善保存,难于查找,也会导致申报错误。 (2)户籍登记人员工作失误,将户口簿及底册填错,或者在输入互联网户籍电脑系统时输错,导致纳入各县、市、省乃至全国的人口信息网的信息与原始户口簿上登记的有差异。随着计算机的推广,公安机关户籍部门也渐渐变成“无纸化”办公,但前提还是得靠人工将原始信息输入计算机,这就难免会出现上述输入错误。 (3)虚报年龄。有些父母为了子女早入学、
6、早参军、早结婚、早外出打工等原因报大子女的年龄,甚至通过找熟人等各种关系和手段,擅自违反规定篡改年龄。例如笔者办理的洪某抢劫案中,洪某的父母为了逃避政府对“二胎”的处罚,找到村中的支书将其年龄申报大了十个月,这样便使洪某与其妹妹之间的年龄差变大,从而使得当地政府降低了对“二胎”处罚的额度。 (4)“黑人黑户”。在农村某些家庭由于家中子女较多,或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不给子女上户口,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至今未上户的还大有人在。笔者在办理一起盗窃案时,发现公安机关未在卷内附贾某的户籍证明,其真实原因是贾某的母亲因超生未能给贾某成功申报户口,贾某没有户籍资料,成为“黑人黑户”。
7、 二、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审查的原则 审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证据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首先,要本着准确查明未成年人犯罪时的年龄、出生日期为总的指导思想。未成年人犯罪时是否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这一问题,是对其应否追究刑事责任的关键。其次,要本着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对于年龄在14周岁、16周岁、18周岁临界点的案件,刑事责任年龄证据之间存在矛盾,按照排除合理怀疑原则对证据综合判断后,仍无足够证据证明被告人犯罪时已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应从刑法谦抑性原则和保护未成年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