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99568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30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2、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1、作者韩愈(768—824),位居“,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_________。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并称“”。2、写作背景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
2、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猝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二)初步鉴赏文本(1)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
3、表达效果?手法:对比。一封奏书,招致被贬数千里之祸。“朝”“夕”之间命运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九重天”,言宫禁之深、皇权之威。“路八千”言贬谪之远、受挫之惨。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与“八千”、“朝”与“夕”。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2)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颔联亦叙亦议,表明心志。这一联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
4、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姿态。(3)请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想象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描绘略(4)试分析尾联的作用。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内容上进一步深化诗意。“知汝远来应有意”,通过侄孙的心情写出自己前途之艰险难测.写出因遭受贬谪的无穷伤感,进一步吐露了凄凉之情。“好收吾骨瘴江边”,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冷静地面对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
5、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合作探究】1、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诗中的“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6、【检测总结】1、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2、资料链接:潮州韩文公祠柱联:“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韩愈刺潮】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是年正月十四日从长安起程,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三月二十五日抵达潮州。同年十月十四日"量移袁州"。韩愈治潮时间只有短短的8个月,但功绩卓著。首先是兴学重教,当他发现潮州州学荒废已久,随决意复置乡校,并起用
7、了赵德这位"颇通经、有文章、排异端、宗孔氏"的进士出任海阳县尉,"专勾当州学之事"。并出己俸百千以为学本,从而使潮州文风蔚起,英贤辈出,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名。此外,韩愈还十分关心农桑,修筑堤防,驱除鳄患,释放奴隶,使潮州生产得到发展,风气为之一新,他自己也赢得了民心和口碑。(52岁的韩愈辗转几千里,历七十余日,终于到了潮州,小女却因惊恐劳顿死于途中。)韩愈在潮州为官仅仅七八个月,而潮州人民却永远记住了这位韩公,不是因为他的仕途不顺,不是因为他的文辞华美,不是因为他的名声远扬,而是因为他的兢兢业
8、业地为民办事,为民着想,因此潮州的山易名为韩山,潮州的水易名为韩水,山水中间环抱着一座韩公祠。贬谪潮州,令韩愈失望,令韩愈惆怅,但他没有想到这使世人更看清了他的勃勃心志与飒飒风骨,更没有想到这使他在南方有了一片水土。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韩愈在庙堂则直言谏君,在荒所则造福一方,不管身在何处,不管身历何难,他所充斥的只是一种忠君爱国和以民为天的思想,而这不正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脊梁吗?上承屈原,下继林则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