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97728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2
《《长亭送别》导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亭送别》教案问题导学1.按照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发展,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句用了什么手法?其中的“染”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作分析。3.课文【一煞】部分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在整折戏中起什么作用?4.诵读【收尾】一段曲词,分析“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一句的表达效果。自主探究《西厢记》第五本写张生高中状元,衣锦荣归,莺莺“金冠霞帔”“五花官诰”,有情人终成眷属。金圣叹批点本《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砍去《西厢记》第五本大团圆结局,崔、张分手,亦即剧本的结局
2、,遂令《西厢记》由喜剧变为悲剧。对这个批点你有什么看法?文法导析1.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通过景物描写来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然天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从而成为抒写离愁别恨的绝唱。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心理。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3.化用古典诗词,文词清丽华美。作品融入了不少古代诗词的语句,其特有的语义
3、、情味和表达效果,与剧中语境相契合,增添了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技法导练导练目标请运用比喻,引用古诗文名句,写一段有关青春感悟的文字,不少于300字。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书生张珙与崔莺莺一见钟情,叛将围兵普救寺索要崔莺莺,张珙依靠朋友的帮忙解除了危难。老夫人亲口允婚,却又违约赖婚。在侍女红娘的撮合下,两人冲破礼教的束缚,私下结为夫妻。老夫人无可奈何,但要求张生应试得中才准许成亲。崔莺莺却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这是崔莺莺追求真挚爱情的呐喊,也是对封建传统礼教和观念的反叛。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2)王西厢从董西厢中吸取了大量的精
4、粹,凝练成戏,这里面包括了王实甫自己的独创,特别是在人物塑造和语言技巧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以至于长期以来,许多人只知道王西厢,而不了解董西厢。经过王实甫的努力,西厢故事第一次成为直观的舞台艺术。以最有群众性的戏剧形式普及了西厢故事,扩大了它的影响,这是王实甫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佳作片段名利是场,名利是网,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名利是帆,名利是墙,几多奋斗,几多沮丧。一个古老的哲理,一个常新的命题,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在名利关口面前,人们的态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追名逐利,一种是淡泊名利。两种名利态度,规定
5、和铸造了两种不同品位和格调的人生,毋庸置疑,淡泊名利者受人青睐、尊重和推崇。淡泊方能轻名利,宁静方可达致远。否则,成不了大才、成不了大事,更成不了大写的人。古人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诱惑日趋纷繁的社会里,固守节操、淡泊名利并非易事,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乐于奉献的人,才可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始终不渝地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和理想信念,不重名利,不计得失,以淡泊的情怀抒写出高尚的人生。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汁,多一点的贪婪都是幸福的刽子手。面对名利,请从淡泊始。文本图解长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亭送歌颂婚
6、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别惜别目送临别叮嘱(依依不舍)(关心、担心)盘点收获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参考答案:【问题导学】1.提示:课文可以分为赴亭告别、长亭饯别、长亭惜别和含情分别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都突出了夫妻分别时那种难舍难分的心情,前两部分重在莺莺独自倾诉离别之苦,后两部分除了继续诉说离愁别绪外,还增添了一份担心。这样使剧情有波折,人物感情有起伏。2.提示:“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语句,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属借景抒情的手法。前四句,一句一景,
7、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枫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3.提示: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独马嘶鸣构成了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以“无声”和“有声”相映衬,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