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90808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1.鼎湖山听泉集体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学期初三语文集体备课教案课题鼎湖山听泉课型课时主备人何海彬新授2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背诵优美语段。2.学习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方法和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4.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文章扣住“泉”字,抓住“听”来组合材料的方法和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2.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3.品味文中形象生
2、动、准确凝练的语言。教法、学法朗读与讨论相结合辅助教学设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导入你知道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指的是什么地方吗?你能说说这颗“绿”色明珠”美在何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散文名篇《鼎湖山听泉》,欣赏鼎湖山美丽的风韵。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肇庆zhao古刹cha遐想xia一泓hong了无liao菩提pu辟为bi繁衍yan拾级she童稚zhi楹联ying怅惘changwang污垢gou万籁俱寂lai泠泠ling淙淙cong2、解释下列词语。拾级:逐步登阶。汩汩:水流声。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
3、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勾画作者游山踪迹,寻找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1.本文是篇写景散文,文章材料的组合主要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顺序为主?提示: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空间顺序为主: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时间顺序为次(黄昏——晚饭后——夜间
4、)2.贯穿全文的是“听”字,还是“泉”字?提示:全文是在颂泉,而“听”不过是认识泉的手段。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4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四、阅读课文,梳理脉络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第一部分(第l段)初闻泉声;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第三部分(第4—7段)回旋转折;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五、研读课文,思考探究(一)反复诵读,感知美:自选课文写山泉美的片段,准备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美在哪里。巡视指导学生“吟哦讽诵”(二)问题设计:鼎湖山可写之景很多,而作为游记,也应较全面
5、地介绍。作者为什么要集中笔力写山泉?又是怎样做到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1.学生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1)“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2)“进山方知……已不可得。”(3)“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4)“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2.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3)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3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他能听出这样的内容?
6、作者听到泠泠淙淙的清朗之声,泉水“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半含不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等等;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3.作者借听泉要阐述什么道理?作者并非为写泉而写泉,为听泉而听泉。课文由听泉而生悟,阐发了泉所寓的精神。作者的心“随泉而流,游遍鼎湖”;泉水则“滤过心田,冲走污垢”。听泉的过程实际是心灵净化的过程。人若真正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就能远离喧嚣,发现、感悟自然的美。最后作者从历史观和美学观的高度昭示人们:生生不息,就是历史;孕育生机,就是美感。
7、六、(六)语文活动:播送音乐,指导学生用心聆听、感受。用一个比喻把自己所听所感写出来。课后学习:1、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2、收集古诗文中写自然美景的名篇。一、复习1.本文是篇写景散文,文章材料的组合主要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顺序为主?42.作者借听泉要阐述什么道理?二、细部探究:(一)文章开头交代鼎湖山的背景有什么作用?提示:开头点明鼎湖山的气候条件,是作者从想看山发展到听泉的重要前提,为下文的听泉作铺垫(二)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分析第二部分:1、见到时隐时现的山泉,你会联想到什么?2、登山使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身心了无杂尘”,你有过
8、这种体验吗?3、在山上补山亭内有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半点尘,上来更有碧千寻”,这是什么意思呢?4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三)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分析第三部分:文中写亭前仰观和殿前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