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40925
大小:5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01
《4-周端 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筹)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周端膏方,又称膏剂或膏滋药,是中医常用八种剂型——丸、散、膏、丹、汤、酒、露、锭之一。膏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中医特种保健品。膏方是中医的一个鲜明特色,是中医的重要内涵,体现了《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思想和中医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膏方在治未病,特别是在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发、摄生防衰等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1.膏方的渊源及其发展简史膏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五十二
2、病方》中即有膏方应用的记载。《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膏剂的制作和临床应用的论述。《灵枢·痈疽》篇:“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晋代,膏方的运用,已由皮肤外敷,逐步发展到五官科外用和内服并用以治疗疾病。《肘后百一方》中提到:“莽草膏”:“耳鼻病可以绵裹塞之。”“裴氏五毒神膏”:“温酒服,如枣核一枚。”金元时期,扩大了膏方治病的范围。如《世医得效方》治消渴(糖尿病)的“地黄膏”。明代《御制饮膳调养指南》中用人参、生地、茯苓、蜂蜜制“11琼玉膏”,用枸杞子制“金髓煎”,用天门冬制“天门冬膏”等,均规定以“慢火熬成膏”,并认为能“延年益寿,填精补髓,发白
3、变黑,返老还童”。清代,膏方已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广泛应用于内、外、儿、妇科。其中许多膏方沿用至今,如《本草纲目》中的益母草膏、《寿世保元》中的茯苓膏等。《理瀹骈文》对膏方的治病机理、配制工艺、应用方法等,均作了详细的论述。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将内、外二法,融汇贯通,颇具特色。现代,除外科应用膏方日益丰富多采外,并发展前人经验,形成补虚疗疾,复方多味的“膏滋药”。《张聿青医案》中,有近三十例膏滋方治疗血证、眩晕、遗精、哮喘、不孕、痛经等病。《丁甘仁医案》中的膏滋方案例辨证细致,论述精辟,理、法、方、药严谨。2.膏方有着浓厚的社会基
4、础11古代医家及近代医家对中医膏方的应用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普通百姓,取得很好的疗效。宋代医家许叔微用治失眠和疮疡肿毒的宁志膏、国老膏均为宋元遗留下来的著名膏滋方,沿用至今。《慈禧光绪医案选议》中有菊花延龄膏、五味子膏、梨膏,明目延龄膏、二冬膏等。膏滋方并不局限于冬令进补时才服用,只要病情需要,一年四季可由太医拟方服用:调气化饮膏在此书中处方于四月份,扶元益阴膏处方于七月份,润肺和肝膏则处方于九月份等等。又如《张聿青医案》收载了张氏辨证选用膏滋方医案近30例,用于治疗血证、眩晕、遗精、哮喘、不孕、痛经等病。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前,有钱人都在使用膏方。八十年代后,恢复发展很快,近年来中医膏
5、方发展的态势尤为迅猛,如江苏、上海等地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09年上海使用膏方达15万余料,人均次费用约1200元左右,市场销售额约1.8亿元。3.心血管病膏方组方的基本思路膏方组方强调辨证,膏方体现调补治病相兼顾,实多攻多,虚多补多,因人因证施膏。临证时应以临床资料为依据,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治疗原则明确,辨证用药得体,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因此,制方之时,应明察病者阴阳气血之偏胜,用药性之偏纠正其阴阳气血之偏,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制定膏方,切莫盲目迎合病家喜补心理,一律投以野山参、鹿茸之类。补益药物亦须辨证选用,如人参、冬虫夏草、河车粉等各有其功效,须针对病机正确使
6、用。一般来说,气血虚弱用生晒参、山参、冬虫夏草等,阴虚用西洋参、铁皮枫斗等。阳虚用红参、高丽参、河车粉等。选用的膏类也需辨证:气虚血虚等选用阿胶,阴虚者选用龟板胶、鄨甲胶,阳虚者选用鹿角胶。糖的选用也应分类:脾胃功能欠佳者用饴糖;阳虚气虚者用红糖;阴虚者用冰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选用木糖醇、元贞糖等。11相关食品选用也应该有针对性,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用黑芝麻;便秘用黑芝麻、蜂蜜;老年肾虚、腰膝酸软用核桃肉;气虚血少用桂圆肉等。4.心血管病膏方组方的基本原则及目的①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
7、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心血管膏方的主要原则。所以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应根据病者的症状,针对瘀血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②着意通补相兼,动静结合用膏方进补期间,常取通补兼施、动静相合的方法。补品为“静药”,必须配合辛香走窜之“动药”,动静结合,才能补而不滞。临床可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梗死等,辨证选用“动药”,例如取附子温寒解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