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方凤凰台】2014届高考政治二轮能力提升训练:选择题分类突破与训练 图表型选择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选择题分类突破与训练图表型选择题 (一)题型特点图表型选择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表格题,可以通过比较思考的方法,即通过横向比变化,纵向找差距,动态把握表格中数字的变化;一种是图示题,主要分为坐标(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三类。图示型试题具有文字少、信息量大、可比性强、灵活多样等特点,能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是近年来高考的常考题型。(二)方法指导首先,审读图、表,结合图、表所反映的内容来分析题意。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审标题。标题的归纳性语言对考生答题起提示作用;第二步,审主体或者
2、数据。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找出图、表所给的有效信息,从而准确把握图、表的主题;第三步,审“注”。“注”往往是对图、表的特别提示,能够帮助考生准确地理解图、表的主题思想。其次,根据题干引导语的要求,明确试题考查的落脚点,并与教材知识相对接。这其中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图、表直接说明了什么,即图、表中数据的变化直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二是图、表间接说明了什么,即图、表中数据变化的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或原因是什么。最后,逐个分析题肢,根据设问的要求,选出答案。(三)及时巩固1.请你根据我国近10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
3、(如下),选择正确的选项( )7 A.a点适宜增加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利率B.b点适宜提高税率,降低银行利率C.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率D.d点适宜压缩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利率2.下表为2013年1—7月份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变化情况。此表反映的趋势有( )月份1月份3月份5月份7月份1美元兑人民币汇率6.28元6.23元6.20元6.17元①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 ②美元汇率升高 ③人民币汇率升高 ④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2013年第二季度末,
4、我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失业率与“通胀”率之和被称为痛苦指数,菲利普斯曲线是对失业率和“通胀”率关系的描述(如下图,横轴代表失业率,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在解决就业中,下列措施中最可能会让曲线由B向A移动的有( )①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 ②完善就业保障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③财政加大对劳动者技能培训的投入 ④银行大幅降低对创业投资贷款利率7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 )A.扶贫对象
5、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5.某商品的价格和需求的关系发生了由Q1到Q2的变化,(见右图)。下列选项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由于汽油价格的上涨,使汽车的销售量下降B.由于预期股价反弹,近阶段买股的人有所增加C.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手机的价格越来越低D.由于机票价格下调,选择乘飞机出行的人越来越多6.2013年7月,某电器公司实施“暑‘价’大起底”商品惊
6、爆价促销活动。商品惊爆价促销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可示意为( )77.右图是产品生命周期与销售利润曲线图。如果要阻止产品生命周期从A点到B点运动,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增加产品的市场效用 ②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 ③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④开拓产品的市场范围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8.(2013·盐城中学)观察下图,出现“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A.物价高低决定着居民的消费水平B.收入水平决定物价水平和消费量C.消费水平决定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D.收
7、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物价影响购买力9.投资者在配置资产组合时需要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取舍。从下图中可以看出( )7A.不投资股票,风险和收益均为零B.投资股票越少,风险越小,收益越大C.投资股票越多,风险和收益就越大D.恰当的资产组合,没有风险,收益最大10.某省财政支出(2010—2012年)(单位:亿元) 年份项目 2010年2011年2012年财政总支出2820.84064.94574.9教育支出365.7450.2520.1社会保障支出234.3275.9354.9医疗卫生支出166.718
8、6.8225.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47.8294.3339.3表格所示的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城乡社区事务、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通过以上数据,体现的财政作用有( )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④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A.①③B.③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