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73188
大小:16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28
《VSP的资料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VSP的资料处理地震资料处理的目的归结为下列四点(1)、增强信号,压制噪声,提高信噪比;(2)、数据归位(偏移);(3)、从测量数据中提取速度、振幅、频率、极性、等特性;(4)、使成果资料便于解释人员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显示。这四点也可以归结为两大类:(1)、信息增强处理;(2)、信息分析与提取。信息的形式既包括数据也包括图像。VSP资料的处理,除了上述一般原则外,还有其本身的一些特点:(1)在VSP资料中我们主要用上行波,但是在原始的VSP资料中,上行波很弱,它被较强的下行波所掩盖而模糊不清,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分离出上行波。(2)我们也要利用下行波初至,希望从中提取简单理想的子波和精确地计算
2、时—深曲线关系,但是震源子波一般延续较长,并且波形往往又逐道变化,因此必须对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原因进行补偿(处理);(3)我们期望从VSP资料得出比地面常规地震剖面更精确,或从常规地震剖面难以得出的频谱、振幅、层速度、波阻抗曲线、衰减、传递函数等易于与岩性相互关联的动力学信息,而这些也要通过更先进的处理才能有效地提取出来。第一节VSP资料处理流程总的说来,VSP资料处理的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预备处理。包括解编、相关、编辑、增益恢复等。第二类,常规处理。包括主要用于零偏移距VSP资料处理的同深度叠加、初至拾取、静态时移和排齐、震源子波整形、带通滤波、振幅处理、分离上行波和下行波、反褶
3、积,垂直叠加等。第三类,其他处理。包括偏移距VSP资料处理,斜井VSP、移动震源VSP、三分量VSP资料处理。因为每口井的记录条件和激发条件变化很大,希望达成的目的也不同,所以每一组VSP资料都有其单独的特点。因此,不同的资料就要求不同的处理内容和不同的处理顺序。第二节常规处理1、同深度叠加同深度叠加类似于常规地震勘探中的垂直叠加,即对每一井下观测深度,重复激发5到30次,每次独立地记录,而后将这些多次记录的起始时间对齐并相加。同深度叠加的目的:(1)增强信号能量;(2)压制随机噪声。增强信号能量实质上是要提高信噪比。当噪声背景可看成不相关的白噪声时,同深度叠加使信噪比大约提高倍,J为参加叠
4、加的次数。同深度叠加可以消除随机干扰,但不能压制相干干扰反而会使相干干扰增强。影响同深度叠加效果的因素包括:(1)每道子波特性是否相同;(2)是否有相干噪声存在;(3)起始时间是否排齐(震源的一致性)在实际操作时,对于多次激发的各道记录,要从新选择或编辑,子波特性变化大的道不参加叠加。为了将时间排齐(特别是非地面震源),要作静校正。参加叠加的次数由实验结果确定,这取决于所用的震源和记录深度。能量增强(或信噪比提高)和次数增加之间不是线形关系,次数达到某一个值后,信噪比基本上不在随J增加而增加。1、初至拾取所谓初至拾取指的是确定VSP每一深度的记录道上初至下行波的起始时间。精确拾取初至的时间主
5、要用于:(1)建立可靠的时—深关系;(2)以较高的精度计算层速度;(3)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标定;(4)为排齐、提取子波波形等后面的处理提供可靠的参数。影响初至拾取的误差主要因素:(1)确定时间起点(即通常“爆炸”信号所指示的时刻)不准引起的。(2)可能是由于相邻界面的反射,而不是由于拾取方法本身。如能提出单纯的下行初至波,则拾取的精度可能明显很高,但是分离往往先要利用初至时间,将上行波或下行波排齐。为了提高初至拾取的精度,我们长采用下列方法:(1)选取一道较好的记录,与各道进行互相关,然后进行拾取;(2)拾取之前,先进行带通滤波。除此之外,为了可靠的确定时—深关系,计算层速度,并为了更好的与
6、声波测井记录相联系,在离开明显界面的某些距离上,选择一些点,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标定。2、静态时移和排齐所谓排齐,就是通过时移将记录上的同相轴按时间排齐。对于VSP记录有两类排齐,一类是下行波排齐,一类是上行波排齐,两者是分别进行的。对于水平界面情况下零偏移距VSP观测,排齐主要通过静态时移实现。A=B—CA:上行波到达检波器的时间B:上行波从震源经过单次或多次反射到地表时间的双程时间C:从地表到检波器的单程时间X=F+CX:下行波到达检波器的时间F:下行波从向上反射的界面到向下反射的界面的双程时间C:从地表到检波器的单程时间根据这两组公式:(1)如果静态时移,每道加下行波初至时间,则上行波将
7、按其从地表到界面的双程时间排齐。(2)如果静态时移,每道减下行波初至时间,则下行多次波将按其向上和向下反射的两界面之间的双程时间排齐,下行直达波将按零时间排齐。排齐处理的质量影响后面几项重要的处理,例如,垂直叠加(混波)、走廊叠加,上行波和下行波分离、提取子波波形等。影响排齐效果的因素包括:(1)初至拾取的精度;(2)实际地层与假设是水平界面零偏移距观测的模型的符合程度(对于非水平界面或者对于非零偏移距观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