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23966
大小:3.71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5-26
《顯微鏡下的虎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顯微鏡下的虎尾虎尾糖廠宿舍區宿舍區介紹這裡有許多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歷史遺址,在虎尾糖廠對面,同心公園的後方。這裡的宿舍是由於過去很少旅館,而且交通不方便,蓋給出差員工住的。宿舍區塊劃分很整齊,可見日本人的嚴謹態度。今昔相比•今昔對比今昔對比舊宿舍第二單身宿舍第二公差宿舍心得感想藉由這堂「文化景觀與休憩」的課,而讓我們能有機會去參觀各地的特色與文化。我們去參觀了幾個有關虎尾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不僅對虎尾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增長了不少與相關方面的知識。雲林虎尾布袋戲館傳統布袋戲戲館簡介•雲林布袋戲館,原為雲林縣虎尾鎮之舊警察分局,日治時代為台南州虎尾郡郡役所。虎尾郡則於大正9年(1
2、920)地方制度改正後成立,自大正11年(1922)起陸續營建廳舍與官舍,再於昭和5年(1930)時增建。日治結束後,行政區域重新劃分,虎尾郡役所改為警察機關,直至民國78年虎尾警察分局新廈落成,該建築物始因警局搬遷而處於閒置狀況。•郡役所座落於虎尾鎮林森路,與正對面的中山路形成「T」型路口,為虎尾舊市街區中山路之端景,與中山路尾端的虎尾糖廠遙遙相望。虎尾郡役所、中山路老街與虎尾糖廠均為虎尾地區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據點,虎尾郡役所更為臺灣少數僅存日治時期所興建的郡役所建築物。布袋戲起源習慣上我們將以八吋泉式小戲偶搭配木雕彩樓、後場手工鑼鼓演奏,演出「籠底戲」、「古輩戲」的布袋
3、戲形式,稱之為傳統布袋戲。然而,傳統布袋戲又以音樂使用的曲式細分為三大類:一、潮調布袋戲二、南管布袋戲三、北管布袋戲潮調布袋戲約在十九世紀中葉,潮調布袋戲已在台灣產生,而以西螺鍾任祥家族最具代表性,其音樂與道士做法事時的曲調非常類似,因此又稱為「師工調」,目前在台灣已銷聲匿跡。霹靂布袋戲歷史•霹靂布袋戲,是中華民國(台灣)在1980年代開始新發展出的一種電視布袋戲,由董事長黃強華及總經理黃文擇所領導製作,採長篇單元劇方式演出,以每齣劇集名稱前皆冠以「霹靂」兩字而得名。黃強華•黃強華(1955年-),本名黃文章,台灣雲林人,為黃海岱布袋戲家族的第三代成員,黃俊雄長子。現任霹靂
4、國際多媒體的董事長。黃文擇黃文擇(1956年-),台灣雲林人,為黃海岱布袋戲家族的第三代成員,黃俊雄次子。現任霹靂國際多媒體總經理。主要人物清香白蓮-素還真素還真是一個行事較為圓滑的角色,個性幽默風趣,較以智謀而非武功取勝。詩號: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稱號:清香白蓮、日才子、素賢人刀狂劍癡-葉小釵葉小釵前半生悲情,命運多舛,親人恩人朋友一個個離他而去,遭遇令人心酸,卻也因此練就了心如止水、肢似枯木、形同岩石、氣似川流的禪定功夫。雖是啞子無法言語,但堅毅沉穩中不失細膩質樸的個性,使得葉小釵成為許多觀眾欣賞的主角。詩號:「刀疾流星行,劍影皓月
5、光。短暫人生路,難覓俠士蹤。」「征衣紅塵化雲煙,江湖落拓不知年。劍癡刀狂世紛紜,今將衣缽卸雙肩。踏盡千山無人識,當初枉負盛名牽。東風吹醒英雄夢,笑對青山萬重天。」「愛落紅塵心已死,持刀抱劍了一生。」『愛落紅塵心已死,步雲縱橫過一生;封情孤走天涯路,淚已成冰為劍癡!』百世經綸-一頁書身為佛門高僧,行事作風果決明快、妒惡如仇,鏟奸除惡絕不手軟,故有『邪心魔佛』之稱!為正道的精神指標及領導者之一詩號: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心得感想藉由這次的作業報告,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參觀虎尾布袋戲館—這是現代年輕人不會主動納入遊玩景點的地方。一開始,我們對”布袋戲”實在是興趣缺缺,踏
6、入戲館的那一刻,那股充滿文藝與傳統文化氣息瞬間感染了我們,我們細數布袋戲的歷史背景,從早期的黃俊雄大師到近期的黃海岱,由於他們的奉獻,才能使布袋戲成為中國的代表文化之一。我們一度認為,布袋戲是一種notfashion的「歷史」,原來他只是存在在我們不願敞開心房接受的另一種文化。然而,由於黃俊雄大師結合了科技,讓布袋戲仍持續在電視中光耀屬於自己的歷史文化。我們也期許有一天,像我們一樣年齡的年輕人,都能了解並接受這屬於中國與台灣的「根」。雲林故事館雲林故事館的故事雲林故事館,乃木造日式官捨建築設計,建築工法與設計完全是按當時日本典型的官捨建築物所建造而成。當時日本的日治時期原屬
7、台南州虎尾郡郡守官邸,光復後改為雲林地方法院院長宿舍,民國九十年七月登錄成為雲林縣歷史建築,民國九十四年著手整修,九十五年八月完成。她記載著古老建築與在地歷史的故事,歷年來在地方文史團體、民意代表、專家學者、社區耆老,以及關心文化的社區人士共同的努力下,才得以保存下來,雲林故事館是雲林縣內第一座歷史建築再利用,九十五年十一月於雲林國際偶戲節期間,首次公開亮相,她古樸的外貌,再加上過去並沒有對外公開,吸引許多了生活在地的居民,還有許多遠道而來的文史工作者與遊客駐足參訪。雲林縣縣長蘇治芬與文化局局長劉銓芝在九十五年向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