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注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注析

ID:37553996

大小:345.1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注析_第1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注析_第2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注析_第3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注析_第4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注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注析刘海琴[摘要]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小学”类小序的注释和分析,略窥“小学”类分并改隶的历史轨迹,同时也对小序本身作一定的修正、补充。[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小序[1]《四库全书总目》卷首凡例云“四十三类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并改隶,以析条目”,则“小序”对各类目流变的研究价值,不可低估。现谨从注析“小学”类小序入手,以期能够借《四库提要》小序之功而略窥“小学”类“分并改隶”的历史轨迹。一、标点要辨“小学”类小序,首先是对它进行现代标点。现试标点如下:

2、古小学所教,不过“六书”之类。故《汉志》以《弟子职》附《孝经》,而《史籀》等十家四十五篇列为“小学”。《隋志》增以金石刻文,《唐志》增以书法、书品,已非初旨。自朱子作《小学》以配《大学》,赵希弁《读书附志》遂以《弟子职》之类并入“小学”,又以《蒙求》之类相参并列,而“小学”益多岐矣。考订源流,惟《汉志》根据经义,要为近古。今以论幼仪者别入“儒家”,以论笔法者别入“杂艺”,以《蒙求》之属隶故事、以便记诵者,别入“类书”。惟以《尔雅》以下,编为训诂;《说文》以下,编为字书;《广韵》以下,编为韵书。庶体例谨严,不失古义。其有兼

3、举两家者,则各以所重为主。(如李焘《说文五音韵谱》实字书,袁子让《字学元元》实论等韵之类)悉条其得失,具于本篇。对于标点,需要说明的是:“以蒙求之属隶故事以便记诵者别入类书”一句,中华书局1965年6月影印本《四库全书总目》中,王伯祥先生断句作:“以蒙求之属隶故事。以便记诵者别入类书。”中间用“。”断开,是将其作为并列的两个方面,第一个“以”的介词宾语为“蒙求之属”,第二个“以”的介词宾语为“便记诵者”。如此,则必然应当有“故事”一门收《蒙求》类书,有“类书”一门收“便记诵者”。然遍检《四库全书总目》,并无“故事”类目,

4、且《蒙求》之类是归入“类书”类下的。可见王先生的标点存在问题。联系上下文,从“今以论幼仪者别入‘儒家’”到“别入‘类书’”是由三个单句组成的联合式复句,每一单句都是“以……别入……”结构;并且《蒙求》本身的特点即“隶故事、以便记诵”。因而,这里应作如下断句:“以蒙求之属隶故事、以便记诵者别入类书。”中1 间应为“、”而不是“。”。“隶故事、以便记诵”说明了《蒙求》之属的特点,作为整体修饰“《蒙求》之属”。“隶故事”与“以便记诵”并列。第一个“以”为介词,“《蒙求》之属隶故事、以便记诵者”作为整体与之形成介宾结构。第二个“

5、以”不是介词,而是与“便”组成连词“以便”,与现在所说“以便”意义相同。只有如此,才符合《四库全书总目》的本意,也符合“《蒙求》之属”的特点。二、注析本文拟逐句择要点、难点注释,无疑难点者或常识性问题不加注释。某句或数句之中有需要另加辨析说明的,则于注文下另行分析。以下注析中,[文]下为原文,[注]下为注文,[析]下为辨析之文。[文1]古小学所教,不过“六书”之类。[注]“小学”:在此句中为古代一教育机构的名称。《大戴礼·保傅》“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注:“古者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太学也。”可见,“小学”为

6、教育幼童的机构。[2][析]余嘉锡先生于《四库提要辨证》一书中分析此句,指出以下几点:“……有清一代汉学家之攻击宋学者,其持论率如此,而以《四库提要》为之赤帜。其实彼等所据者,仅仅由《汉书·艺文志》以上溯刘歆之《七略》而已,未尝徵之于他书也,究之歆以前,亦并不如此。“夫如《内则》、《保傅》所说,则古人之入小学,岂仅学六书一端而已?《汉书·艺文志·小学家》云:‘古者八岁而入小学,故《周礼》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此乃班固用刘歆《辑略》之文,故与《食货志》所言者不合。“要之幼童之入小学,其所学皆幼仪也,所谓学小艺而履小节也

7、。此为人生之始基,养正之功,有多少事在,故使之读《论语》、《孝经》,以培养其根底,断不止教之六书而已。“《周礼》本言教以六艺,如歆言仅教之六书,则一艺而已。孔子言余力学文,[3]如歆言则专力学文,有末而无本……”按:余氏所言主要有两点,一是《四库提要》“古小学所教,不过‘六书’之类”这句话源自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实可推及刘歆《七略》,是刘歆的观点,其正误归于刘歆。一是刘歆此观点错误。因为古小学所教,从《周礼》、《尚书大传》、《白虎通》、《汉书·食货志》、《四民月令》、《论语》诸典籍记载来看,不止2 六书。其学主要为幼

8、仪之类,六书只是六艺之一,还是“有余力”才学的,为小学所教之“末”。对于第二点,余氏强有力的论据令人无法辩驳。古小学所教,确实不止“六书”之类。但关于第一点,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确实,就现有资料看,班固据《七略》所作之《汉书·艺文志》中“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对于造成小学所教即“六书”的误解是难辞其咎的。但是,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