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集体行动维权及参加集体行动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工集体行动维权及参加集体行动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ID:37371419

大小:225.6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22

农民工集体行动维权及参加集体行动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农民工集体行动维权及参加集体行动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农民工集体行动维权及参加集体行动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农民工集体行动维权及参加集体行动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农民工集体行动维权及参加集体行动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工集体行动维权及参加集体行动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农民工集体行动维权及参加集体行动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为例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2007级博士生李超海论文摘要:近年来,市场转型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现象比较突出,农民工参与群体性事件进行利益抗争的行为时有发生。统计分析显示,就影响农民工参加集体行动的因素来看:农民工的年龄越大,教育程度越高,参与集体行动抗争的可能性越小;男性农民工比女性农民工参加集体行动的可能性大;农民工对劳动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参与集体行动;农民工在企业结识的地缘网络群体对他们参加集体行动具有促进作用。就影响农民工参加集体行动频率的因素来看,在增加了第二层

2、次变量城市GDP的影响下:教育程度可以降低农民工集体行动的次数;农民工的网络规模跟他们参加集体行动的次数呈正比;劳动合同可以降低农民工参加集体行动的频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民工参加集体行动的频率越高。关键词:珠三角地区农民工,集体行动,集体行动频率,影响因素一、文献回顾和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转型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稳步上升,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现象比较明显,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严重,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比较突出。根据库兹

3、涅茨的倒U形理论假说,当一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整个社会面临经济发展的拐点(西蒙•库兹涅茨,1955),此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等等结构性紧张比较突出,各类社会问题和社会运动明显增加。研究表明,近10年来,中国群体性事件增长了近10倍,一直保持着快速上升的趋势:1993年,8709宗;1999年,超过32000宗;2003年,60000宗;2004年,74000宗;2005年(于建嵘,2007)。2005年中国百人以上的集体事件就有4.7万起,而且呈逐年增加趋势(赵鼎新,2006)。以广东省为例,从2001年到2004年,政府有记载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从2358起

4、增加到4008起(蔡禾,2007)。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广东社会与人口发展蓝皮书》也指出:“以外来人口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刘小敏,郑梓桢,2005)可见,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大众进行利益表达的重要方式,农民、农民工、小区业主和企业工人是当下各类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参与者,其中又以农民工集体行动进行利益表达的现象尤为突出。据统计,2003年广东惠州市因农民工拖欠工资引发的集体上访、罢工等群体性突发事件85起,占突发事件总数的85%(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2004)。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自2000年至2004年,因利益受侵害而参加群体行动的农民工从2001年的

5、16万多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25万人次(冯建华,2008)。因此,频繁发生的农民工发起群体事件进行利益表达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1本研究得到蔡禾教授主持的(200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的写作得到了蔡禾教授的悉心指点,特此感谢,当然文责自负。长期以来,控制与反抗是劳资关系永恒的主题,资方追求效率和劳方期待公平之间的利益诉求导致劳资矛盾的加剧,会引发诸如工人的罢工、集会等等抗议行动。依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市场化的发展会加剧工人与企业之间的劳资纠纷,当传统的庇护—依赖型社会契约被具有自主性和追逐利润的管理者所取代

6、后,劳资关系的紧张不可避免(Edwards,1979)。其次,经济现代化会导致民主化,市场经济的溢出效应还会加强人们的权利意识和社会参与的要求(Friedman,1962)。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一方是追求效率和利润,拥有权力和占据资源的资本家和利益集团,另一方是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和底层劳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他们必然要求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教育的普及为工人阶级和底层劳工争取利益提供了工具,因此,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工人更有可能向企业管理者发出挑战(Inkeles,1974)。最后,从微观角度来看,工人对现

7、状不满或者现实与期望的差别较大,都会导致人们对管理者的挑战(TedR.Gurr,1971),人们的相对剥夺感会强化他们的不满和反抗行动。可见,西方研究中关于社会抗议的理论大多都根植于一种经济学解释——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还是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都是强调经济上的不满(裴谊理,2008)。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社会运动理论家拒绝了经济解释,转而对心理学的解释产生兴趣(裴谊理,2008)。格尔提出了“相对剥夺概念”,从心理学角度指出不是绝对的经济剥削而是相对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