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

ID:37327301

大小:1.95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22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了三年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建设,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2.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3.改革开放以来,以1992年党的十四大为分水岭,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对外封闭到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基本史实。2.理解20世纪5

2、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3.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2)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4.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思维点拨]“一五”计划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

3、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易混易错]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了工业化。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1)农业①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②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2)手工业①1953年,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②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

4、作化的办法。(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②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③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结果: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4.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图解识记]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和三大改造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①基本形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主要

5、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2.“左”倾错误发展(1)原因: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2)表现①总路线: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②“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3)危害①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②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国民经济的调整(1)原因:1959

6、~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2)内容: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4.“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易混易错]“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同(1)“大跃进”运动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运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3)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思维点拨]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应对困难的及时调整,有一定成效,但并

7、未从根本上纠正“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爆发就是体现。主题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材料 ①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②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材料中①是指进行工业化建设,②是指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说明“一五”计划的任务有何特点?提示 材料反映出“一五”计划不仅集中力量进行工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