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78677
大小:26.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准确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的内涵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教科院谢铁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准确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的内涵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教科院谢铁汉张燕燕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作一比较。 一、学科性质任务的比较 《大纲》指出:“自然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这是我国1981年开始进行的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以来取得的重大突破。它不仅恢复了《自然》学科的名称,而且把学科的性质从“知识性学科”改变为“教育性学科”,即已经不是单纯地传授一些浅显的学科知识,还包含了更广阔深远的意义,例如培
2、养儿童的科学精神、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学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培养正确的自然观、发现各种为成长为科技人才所必需具备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等。这些目标和科学素养的目标已经非常接近,其地位也提高到与语文、数学一样同属于“重要基础学科”。 《标准》则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正式将培养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宗旨。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等四个基本要素。如果我们把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合称为科学观,把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合称为科学智能,把科
3、学行为与习惯合称为科学行为的话,那么,科学素养就是科学观为核心,以科学智能为基础,以科学行为为外显标志的有机统一体。科学观对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它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和灵魂,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以科学观为动力,以科学智能的掌握和积累为基础的,而良好的科学行为与习惯的形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科学素养的结构和功能使之表现出以下特征: (1)整体性。它是科学观、科学智能和科学行为的有机统一,只取其中一部分而忽略其余都不是完整的科学素养;(2)基础性。它是我们所处时代文明的一部分,任何人在这个科学技术日益普及和发展的社会中正常生活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基
4、本素质。在现代,一个人有没有科学素养就如同他识不识字一样重要;(3)普遍性。它为各种职业的各种人群共同所有,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4)稳定性。它是在长期的教育与实践过程中不断萃取、浓缩、逐渐积演而成,尤其是早期科学启蒙教育将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一旦形成不会因时间的推迟而轻易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 从《标准》对科学课的定位不难看出,科学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自然课提得更高。 二、教学目标的比较。 《大纲》称自然课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
5、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从以上教学目的可以看出,过去我们进行的科学教育改革,已经注意将科学知识的习得,科学志趣、科学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刘默耕先生的一句名言就是要“一举多得,一箭双雕”。 而《标准》把教学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6、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家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在总目标下面,又分列了三个分目标:(一)科学探究;(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科学知识。并且分别列出各个分目标的具体标准。 与《大纲》比较,《标准》的又一个突破性进展就是更加突出科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探究成为科学教学的中心环节,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都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实现。 《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虽然也指出“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
7、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可测的、可评价的行为动词表述分目标,同时《大纲》尚未把科学探究提到核心和灵魂的地位。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成了弹性目标,得不到落实和保证。 而《标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分目标的落实是建立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又有具体的、可测的、可评价的行为动词表述,便于实际操作和评价。这是《标准》的又一个突破性进展,突出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时代要求,为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生存和发展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标准》把科学知识在第三个分目标,体现了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