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生态学论文题目:浅谈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校:XX大学学院:XXXX学院班级:XXXX班姓名:XXX学号:XXXXXX..摘要:农村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当今中国的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随着城市全球化的浪潮,农村的环境污染越发严重,甚至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已经被提上了日程。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分析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然以农业为主,同时发展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
2、业服务业。在中国绝大多数地区,耕种几乎占据了人们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大家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来自于农业。中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增长很快,粮食产量于1996年首次突破5000亿kg,提前实现了2000年发展目标。但总体看来,中国农业在21世纪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是由下列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中国人口的继续增长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尤其是对粮食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即使在继续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前提下,中国人口在2030年仍将达到15.6亿-15.8亿的峰值;其间中国经济仍将以7%以上的速度递增。人
3、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反映到对粮食等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上。因此,..农业作为保障食物安全和为工业提供重要初级产品的基础产业,将长期处于这种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压力之下。(2)支撑中国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条件日趋短缺,增产粮食与保护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土、水、肥、气等自然资源条件,特别是粮食生产更是需要大量的耕地和水。尽管中国自然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很低,农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值仅居世界第120位,而且资源的紧缺程度随着人口的增长将进一步加剧。这是因为:¹中国人均耕地、水资源、森林及林地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
4、的1/3、1/4和1/6;º中国农业自然资源时空配置很不协调,北方地多水少,缺水严重,而南方水多地少,水资源利用率低。此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加剧了资源紧缺。(3)中国农民综合素质与农业总体技术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目前,中国文盲率和青壮年文盲率仍然很高。据统计,1990年中国文盲人口18003万,2006年下降到8507万,文盲总数虽有下降,但基数庞大,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而大多数文盲都分布在农村。另外,中国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很低,生产规模很小(农民人均可耕地仅0.57hm,当属世界最小规模。而国内外的经验已充分表明人力资
5、本的不足将严重影响到发展的可持续性。(4)中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造成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及农村的相对贫困化,。这是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根源,在目前中国3.4..亿的农业劳动力中,如按当代农业技术衡量,其剩余劳动力达2.4亿,即使按传统技术衡量,剩余劳动力也达到1.4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城市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尚不足以吸收如此庞大的剩余劳动力。由此带来了农业生产规模难以有效扩大,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农民收入难以增加,城乡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可能继续加大。农村相对贫困化的加剧显然不利于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二、中国可持
6、续发展战略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马世骏院士为代表的生态学家,就倡导中国该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80年代中期,马世骏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参与了著名的Brundtland宣言——《我们的未来》筹备工作,认为应以生态控制方法诱导非机械控制手段去堵截污染,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去发展而不是以回归自然的方法去保护环境,从而促成了宣言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诞生。并提出中国应实现以生态经济原则为指导的农业经济持续发展。至此,关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问题的研究,便层出不穷,形成了流派纷呈、见解各异的多种观点,概括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7、:(1)“生态农业论”。生态农业是中国最早触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发展战略,且至今仍将其作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方向。..该战略是在总结吸取传统农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结合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循环、持续、高效”反映了持续发展的宗旨。(2)“效益型农业论”。该战略认为中国可持续农业的核心是发展效益型农业。保持两十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及时解决“民以食为天”的需要,也是确保社会
8、稳定、国家发展的需要。这一战略就其基本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遵循经济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生产力要素组合;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