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040328
大小: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5
《2015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作业题解析(4份打包第四单元 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史学与新闻记录客观事物,这是记者与史家的基本工作。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家是史官,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左史、右史,便是史官,凡是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都由他们记载下来。汉代以后,人们把这样的记录叫做“起居注”。这在当时是颇类似于“新闻”的,但我们毕竟不能把“起居注”一类的东西称作“新闻”,而是把它们称作历史。记者的出现,是在近代报纸、杂志、广播产生以后,才有
2、所谓“本报记者”、“本刊记者”等。顾名思义,“记者”就是记录之人也。《左传·僖公七年》云:“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义,无国不记。”可见,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是有专人记录的。这些人都是史官,也有点像“新闻记者”。古代官府的邸抄也是用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的,后来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又称“京报”。不过,他们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今天,凡重大事情,都有记者采访,然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记者与史家共
3、同遵循的准则。中国古代正直的史官和史家,都有一个优良传统:秉笔直书。司马迁著《史记》,“不虚襄,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能不能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先进与落后,犹如史家能不能秉笔直书一样。反之,如若对新闻报道进行“合理想象”、“逻辑推理”、“艺术加工”、“故意拔高”等,就脱离了客观事实。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这是正直的记者所不取的。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
4、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笔已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古代如此,近代亦然。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了一个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尊严。即便在今天,说真话的记者,也会受到某些人的
5、责难和打击,但这样的记者,人民是会永远铭记他们的。前人认为是“新闻”的,今天已视为历史资料;今天认为是“新闻”的,后人也将视为历史。这就是新闻与历史的辩证法。今天的史家著述往古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考证、辩别、分析、综合当时的“新闻”;今天的记者撰写现实的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后人书写当代的历史。(节选自马宝珠《史学与新闻:“报纸为现代史记”》,有改动)1.下列选项中关于“史学与新闻”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他们所做的记录,我们称作历史,而不是新闻。B.人们把中国古代史
6、官所记载的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叫做“起居注”。C.今天我们称“起居注”为历史;今天的记者撰写的现实的新闻,后人也将视为历史。D.今天,记者采访重大事情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2.下列不属于“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表现的一项是( )A.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B.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C.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D.在“文革”中,有些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
7、。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最早记录古时重大典礼、会盟及最早出现“史官”一职的历史典籍。B.新闻记者脱离了客观事实对新闻进行报道,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C.“京报”是古时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是由古代官府的邸抄发展而成的。D.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值的记者一样,他们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事实,秉笔直书”。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8、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