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

ID:36906231

大小:1.52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8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大一中18—19学年下期高2021届月考考试试题历史学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说文》中说:“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注:人耕曰耕,牛耕曰犁。)”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古代先民早期使用的松土工具是耒耜B.牛耕在春秋时期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早期“耕”的动力是人D.耜耕不能代表奴隶社会最高的生产水平2.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

2、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A.筒车B.桔槔C.水排D.翻车3.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4.“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

3、法乱纪5.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C.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6-7-.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7.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

4、.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品经济的发展8.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  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C.巩固大土地所有制  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9.古代工匠对高超生产技术或技艺的继承,往往实行“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的规制。以下对这一规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保证工匠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B.易导致某些技术或技艺失传C.反映了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念D.体现了农耕经济的生产特征10.《周礼·考工记》

5、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11.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A.棉纺织技术决定商业水平   B.元朝商业贸易中心移至南方C.手工业进步依托技术革

6、新      D.元朝私营纺织业优势超官方12.苏轼诗云:“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诗句反映出当时A.在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B.坊市界限被打破C.政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D.商品经济的繁荣13.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14.《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7、”这反映了司马迁A.主张农工商并重B.主张“工商食官”C.坚持“重本抑末”D.肯定“重义轻利”-7-15.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6.“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的谦虚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和

8、压制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D.徽商的虚伪17.《清史稿》记载了晋商捐赠白银给清王朝,清王朝则用“赐产”“入籍”“赐职”以及特许经营和贷给资本等方法予以回报的史实。可见,晋商的发展A.折射了清朝统治的腐败没落        B.得益于与政治力量紧密结合C.标志着政府商业政策的转变        D.使商人与政府经济利益趋同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