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18162
大小:24.8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6
《九寨沟教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寨沟》教学设计洮南七小郑秋丽背景分析: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学方式,从而真正改变过去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实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年级语文课程中,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齐头并进。但与其他年级比较,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又各有其特点。识字教学侧重点是: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所以在下面的教学中,教者注重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虚宫格中的位置,每个字的结构特点。阅读教学侧重点是加强朗读指导,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揣摩文章
2、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所以在下面的教学中,教者努力让学生思考“怎么写”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信息时代的孩子是活泼开朗的,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但他们多数对于信息不能正确取舍和整理。可以说他们的知识面虽是宽阔的,但没有深度和系统性;摄取的知识很多,但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都有。同时,现代孩子的性格多样化,我们要据此考虑教学方法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也是描写景色的,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九寨沟的美丽景色。本课语言生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风景画。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课文开头寥寥数语勾画出九寨沟“童话世界”般
3、的美丽,之后,介绍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及名扬世界的声誉。在3、4两个自然段里,具体描写了九寨沟美丽的五花海和瀑布。5、6两个自然段介绍的是九寨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最后一个自然段,以感谢大自然、祝福九寨沟的真挚情感结束全文。课文抓住九寨沟突出的特点,采用具体描写和概括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具体的数据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九寨沟的美丽景色,歌颂了大自然的神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4、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教学重点: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
4、点,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准备:有关九寨沟的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品读感悟,启发点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假想旅行,我们曾到过千山一碧的大兴安岭,也曾到过充满成熟气息的三峡。今天,我们继续假想旅行,去四川的九寨沟看一看。二.新课(一)初读课文,交流预习,理清结构1、自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读正确,读通顺。2、交流预习(1)、检查生字和读课文情况(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三、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5、)四、试着给课文分段三大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九寨沟是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第二段(2、3、4、5、6自然段)具体介绍九寨沟的美景和资源。第三段(第7自然段)祝愿九寨沟永远美丽神奇。五、再读课文,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九寨沟的呢?(地理位置和享誉世界的声望、水和瀑布、动植物资源)六、指导写字:注意每个字哪一笔在横中线上,哪一笔在竖中线上。写“熊”字时,要注意观察四点底在虚宫格中的位置,要写得舒展,托住上面的“能”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扁。 第二课时一、看九寨沟图片2至5,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蓝
6、天、白云、雪山、森林,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湖泊之中;湖泊、泉水、滩流、瀑布,缀成一串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这就是一尘不染、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九寨沟!(板书:九寨沟)二、学习课文(一)九寨沟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自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讲一讲(二)交流汇报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1、看图片6、7,欣赏九寨沟的五花海2、理解词语“斑驳迷离”“目不暇接”“渗透”“浸染”,从水的颜色、水波动荡体会五花海的美和神奇。并用词语说话。3、练习朗读(提供三段音乐,学生选其一,配乐朗读图片8)过渡语:观看了一幅幅图片后,九寨沟的美丽景色已经在我们头脑的银幕上放映出来,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
7、九寨沟的美呢?请同学们来到“配音空间站”我为大家准备了三段音乐,请你选择合适的音乐来配乐朗读,做一次小小配音师吧!(适时指导朗读)4、体会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围绕中心句写话使文章更有条理,更具体。(1)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是为要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这段的什么位置?教师明确一句话用在句子的开头,后面的话又围绕这句话来写,那么这句话就是中心句,起到总起作用(2)同样方法找到其他段落的中心句,体会怎样围绕中心句写话。(注意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概括性描写可以更有说服性)(3)围绕中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