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44147
大小:1.56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5-14
《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黄矮病兼抗材料的选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黄矮病兼抗材料的选育姓名:高景慧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指导教师:张庆勤19990501摘要遗4212作母本,用GN21作父本,杂交选育出来的杂种F。,F,,用条中29。30号小种。白粉菌313,377号小种,饲毒蚜虫(麦二叉蚜作为带毒者)接种感病.从中选育出对条锈病,白粉病免疫,高抗黄矮病的兼抗材料杂种F:。通过细胞遗传学分析,生化标记分析研究分析.表明:<1>:此兼抗材料染色体数目2n=6x=42。核型分析发现,在杂种F:代中JI订l^li条非同源
2、染色体。<2>:Lj
3、科院遗传所(贾旭等)用原位杂交技术确定,杂种F。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列期存在错分裂后再易位的现琢,因而从F.花粉母细胞分裂nt,期I可镜检到四条落后染色体。F:花粉母细胞分裂中期I可镜检到两条单价体。另外对杂种F.、F。的发芽率检测发现:杂种F.的发芽率为20%,结实率为10%:杂种F:的发芽率为90%,结实率为80%,趋于稳定中。<3>:胚乳水溶蛋白电泳分析表明:兼抗材料杂种F:与GN21,遗4212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为其后代。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表明,兼抗材料为GN2
4、1,遗4212直系后代,且具有一定的变蚌性,在抗病性方面优于亲本GN21.遗4212。<4>:抗病性鉴定表明,此兼抗材料(杂种F:)对条中29、30号小种,fJ:_{粉病菌313、377号小种免疫,高抗黄矮病。山此可初步推知,此兼抗材料(杂种F:)为小麦一簇毛麦一中问偃麦草的异源代换系。对条锈病,自粉病的抗性来自GN21,对黄矮病的抗性来自遗4212,并丌始稳定,具有可选育出三病兼抗品种(系)的可能性。关键词:条锈病白粉病黄矮病SDS—PAGEl胚乳水溶蛋白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同工酶簇毛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
5、系前言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倡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六、七十年代栽培的小麦品种,如碧蚂一号等品种逐渐被大量优质、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所代替。与此同时,随着农业集约化栽培水平的提商,作物病害日趋严重。作为小麦主要病害的锈病和白粉病,由于环境的影响。以及抗病品种的推广给病原群体施加了很大的选择压力,促使病原群体产生新的致病类型,不断产生新的生理小种,毒力更强.毒谱更宽“⋯。从而导致品种抗性不断’雀失““。同时,作为世界上谷类作物主要病害之一的小麦黄矮病,近年来对小麦的危害面
6、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同趋严重“’“”。1.锈病(条锈病):小麦条锈菌是条柄锈菌[PuuiniastriirormisWest]的一个专化型小麦专化型[Puuiniastriiformisfsp.triticl]”1。在世界范围,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于欧洲北部和美洲西北部.近年来,分稚范围有明显的扩大趋势。在我国,条锈病的发生比其它两种锈病更为普遍,其对我国小麦生产威协也最大。条锈病菌的变异性一般较其它两种锈病菌为小,但仍出现不少小种,在我国,从1957年到1984年,先后发现和命名的已有28个小种“’7。
7、⋯。目前,以条中29号,洛10类群,洛13类型为优势小种,并发现比1990年流行的29号小种毒力更强,毒谱更宽,能侵染目前表现抗病的绵阳系,水源1l系品种以及鲁麦15号,扬麦5号等重要生产品种的条中30号和3l号新小种,如这两个新小种得到发展,我国条锈病2有可能在较大范围流行。(倪汉祥,1996)”1。关于小麦抗条锈性的遗传,早在本世纪初,Biffen(1905,1907)就报道,在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组合中,对条锈病的成株抗性属于简单的隐性性状。Rudorf(1930)则表明,Chinesel66
8、的苗期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Straib(1934)证明Chinesel66对18个小种的抗性分别受显性单基因控制,Lupton与Macer(1962)“”间双列组法研究了7个抗感品种互交后,对其FJ,F?,F'苗期接种4个小种的反应的分析。结粜表明.共有7个抗性基因分斫i在4个位点上。Allan与Purdy(1970)通过一些抗病基因型与感病品种的杂交研究结果发现,有些类型的抗条锈性受琦t蘩因控制,有的刚受两个基因控制,有的则受三个基因控制,彳ru鼍抗病基因型则具有至少一个兆同的基因。Sharp和Fu
9、chs(1982)论证了累加基因对条锈病菌抗性的作用。并强调了利用微效累加基因在抗性育利t和控制条锈病害的优越性。2.白粉病:小麦白粉病系小麦白粉病菌[ErXs/phezraminis眈:/:明.tritic'1]所致的病害”’。这种病害遍及世界所有小麦产地。在我l圈,小麦白粉病过去主要在西南地区,长江流域和山东沿海地区发生流行。但从八十年代米期以来,小麦白粉病迅速向黄淮海地区扩展,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上危害面积最大的病害“+⋯3。小麦白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