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17609
大小:619.0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4
《河南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31卷第3期2014年5月经济经纬EconomicSurveyV01.3lNo.3Mav.2014河南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模式刘岱宁,曹青,耿明斋(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南省人12流动规模、方向出现了新的特点。从人12流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河南人12流动现状的梳理和对未来演化趋势的预测,发现河南人口流动存在着由外围向核心聚集、城镇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动的趋势,其中人口向着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城市圈流动趋势尤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判定河南城镇规模结构朝着中心城市比重日趋增大的方向演化,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朝着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圈规模和密度越
2、来越大的方向演化。未来河南新型城镇化应重点放在省辖中心城市以上大中城市,并着重培育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城市圈。关键词:人12流动;城市形态结构;城镇化模式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5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AZD02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8BJL040);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010—94);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38257)作者简介:刘岱宁(1984一),女,山西朔州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曹青(1987一),男,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区经济社会发
3、展研究;耿明斋(1952一),男,河南滑县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区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研究。中图分类号:F1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3—0007一07收稿日期:2013—11—04一、引言与文献综述城镇化是伴随着非农产业发展而发生的要素用途转换、流动与聚集的过程。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村入口向城市迁徙,以及原有城市不断扩张和新城市不断诞生成长(耿明斋,2011)。人口流动越来越构成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同时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常住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Fan,2005)。首先,农村人口迁移总量与城镇化总体水平密切相关;其次
4、,农村人El流动的流向深刻影响到城市体系(Berry,2008)。城市体系是由不同等级的城市构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么“离土不离乡”,从事非农产业促进城镇的崛起,要么流向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扩大其城市规模,而建立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也是城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蔡防,2010)。因此,人口流动与城镇化过程密不可分,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对城镇规模体系的分析预测,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界对人口流动的系列研究,较多关注全国的整体人口流动情况(“uetal,2007),尤其偏重人口的输入地东部地区,而对入口输出地的关注不够。作为典型人口输出地的河南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典型传统农区,
5、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突出,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河南人口流动出现了新的特点与趋势,那么研究和掌握河南这样的典型农区的人口流动的特殊规律,既体现了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又是对中国特色的人口城乡流动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西方经济学关于城市演进的理论主要有分工演进、推一拉作用和聚集经济理论。国内学者在这三个主要理论指导下,.7·万方数据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过程进行了总结和理论提炼,进而演化为对城镇化模式的研究(盛广耀,2011),其中多关注于城市规模与城市体系建设(陈晓梅,2012)。新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大量流人大城市,学者对大城市效率优势的认识越来越清
6、晰,主张发展大城市的观点得到了更多的认同(王小鲁,1999)。2005年以后,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所带来的“城市病”开始显现,学界又提出了“大中小合理城镇体系”的城镇化模式(Wang,2006;殷江滨等,2012)。有学者通过分析指出中国城镇化应该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东部与中西部的城镇化模式必然产生显著差别(蔡唠等,2003)。也有学者通过分析进一步指出中部地区将会是我国推进新一轮新型城镇化的巨大势能所在(Wuetal,2011)。但目前这种城镇化模式的探讨,多集中于概念性和设想。对于城镇化模式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对城镇化内在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并用动态的思维分析城镇化模式选择(王小鲁,
7、2010)。而劳动力作为经济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对城镇化模式的动态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从典型农区人口流动的角度探讨区域城镇化模式,既补充和完善了我国特殊的城乡人口流动理论,也丰富了我国城镇化理论。那么,特别是对于河南省这样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而言,城镇化质量亟须提高(刘静玉等,2013;刘涛,2014)。就传统农区来说,当前究竟该采取怎么样的城镇化模式,以及城镇规模体系该如何预测并规划,现有的研究成果没有明确的分析。在人口转移型城镇化向结构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