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地题目与问题详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地题目与问题详解

ID:36673579

大小:31.2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13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地题目与问题详解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地题目与问题详解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地题目与问题详解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地题目与问题详解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地题目与问题详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地题目与问题详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答题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A在时间上,《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版,1884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著作中出版较早的。B在目的和内容上,普莱尔这本书主要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写作时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学本身的体系。这是同期其他著作不曾做到的。C.在研究方法上,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到3岁不仅每天做了系统的观察,而且也进行了心理实验,《儿童心理》一书就是他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D.在影响上,《儿童心理》一问世,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并且各国心理学家都把它当做经典著作,并翻译成多国文字。2.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的具

2、体演变过程?A.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B.1929年霍尔还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这本书是最早正是研究老年心理学的著作。C.荣格是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3、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伦理性原则5.心理发展的具体年龄阶段A.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文案大全实用标准B.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C.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D.第四阶段:潜伏期(6—11、12岁)。E.第五阶段:生殖器期(11、12岁以后)。6.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A.心理发展的动力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B.心理发展的阶段含义: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在生长过程中,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和

4、社会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发展。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A.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B.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C.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D.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E.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F.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

5、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G.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H.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8.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A.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B.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岁—7岁)C.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D.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9.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维果斯基提出个体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五点: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

6、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文案大全实用标准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并重新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组合,形成了高级的心理结构。第四,心理活动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第五,心理活动的个性化。10.心理发展的原因:第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词、符号,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第三,是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11.试述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的观点:朱智贤从唯物辩证法出发,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观点。A.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朱智贤一直坚持先天来自后天,后

7、天决定先天的观点。具体来说:a.承认先天因素的作用,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可能性;b.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c.承认遗传,但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要反对遗传决定论;d.强调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但不能夸大,要反对教育万能论。B.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儿童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也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C.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朱智贤提出,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儿童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D.年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