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最新)小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ID:36668908

大小:67.0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3

(最新)小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_第1页
(最新)小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_第2页
(最新)小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_第3页
(最新)小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_第4页
(最新)小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无锡市芦庄第二小学课题组《小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研究》是我校在市德育处立项的“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申报,2007年通过论证,有邹国祥书记领衔(现有杨智勇校长共同负责),教科室主任主持。历经两年,现将有关工作向大家做如实汇报。一、课题研究背景和价值(一)背景1、从当今少年儿童思想实际来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容易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心。学生普遍存在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享乐、拜金主义的思潮严重,缺乏爱心、责任心,责任意识淡漠。2、从当前

2、思想工作的实际来看。思想工作普遍存在针对性、实效性差的问题。降低德育工作重心,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就是要使教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既要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又要在行为上得到规范;既要对学生现实有教育作用,又要对学生今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爱心、责任心教育的确立正是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现实与长远都能得到发展的结合点。3、从世界教育形式来看。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专家提出了一个共同的看法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

3、。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爱心、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正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德国北威州的课程纲要规定要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对社会负责的个性,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本、英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列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责任心的培养已经得到世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4、从课程改革来看。我国在课程改革中已经将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如果我们站在“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高度来认识爱心、责任心教育,就不难得出开展爱心

4、、责任心教育势在必行。青少年阶段是爱心、责任心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学会负责”已成为21世纪的通行证。可见,爱心、责任心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加强小学生爱心、责任心的教育和培养,促进小学生爱心、责任心的发展和提高,已成为小学教育的一大重点。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的行动研究既有现实性,也有研究开拓的前瞻性。因此,我校选择了这个课题进行实验研究。(二)价值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5、,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感到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是小学德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并具有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的教育层次;明确的行为目标、具体细致的训练方法,且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才能真正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但我们也看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总会有反复,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责任心的支撑。责任心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靠意志来维持,通过行为来体现。一个人具有对己对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心,良

6、好的行为才可能稳定持久,进而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深入进行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责任心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1.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2.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3.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7、,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课题总体设计(一)概念界定“爱心”以“爱”为核心,是对我国“仁爱”思想的继承。“仁爱”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它提倡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仁爱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立人之道”,是儒家道德的核心精神。而“爱人”则是孔子关于“仁”的道德原则的第一要义。按照孔子的说法,“仁者”的含义就是关心人、帮助人,以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最大快乐。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出“亲民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的道德观,强调厚德载物的精神。因此儒家的仁义之道就是爱人。这种精神就是贯穿古今

8、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像孙中山所说的仁爱“是中国的好道德”,对人对事“都用爱字去包括,这种中国固有精神应该发扬光大。”现在的“爱心教育”仍以“爱”为核心,以“尊重、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