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90659
大小:963.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5-07
《王慧第1课孔子与老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轴心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指出:在公元前800—前200年,尤其是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的文化传统。……他们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产生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类型。“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取代公有;铁犁牛耕的使用周王室衰微;宗法分
2、封遭到破坏“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办第1课孔子与老子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的政治思想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德:统治者要宽厚的统治人民理解体贴他人忠恕“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差等),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保守)正名“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改良政治1
3、.有教无类。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关于教育的言论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连连看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材料一: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
4、雍也》材料二: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务实)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老子也称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陶艺书法现身广州《道德经》石刻书法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是万物的本原(唯物主义思想)1、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5、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中关于辩证法的论述: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守静可以以弱胜强。材料一: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二:“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愚民政策)1、哲学思想: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2、“无为而治”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
6、老子的思想影响(如何评价?)人物学派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历史影响孔子老子儒家道家仁、礼、为政以德无为而治对鬼神敬而远之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习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复习巩固,梳理知识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①“仁”②“礼”③“为政以德”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练一练D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B3、下列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
7、保守性的主要体现在:A.仁者爱人B.为政以德C.克己复礼D.改良政治4、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反映教育不分贵贱的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当仁不让于师“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5.孔子对神鬼的态度是:A.相信B.怀疑C.认为不存在D.不关心它是否存在CAB6、下列对孔子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B.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据绝对统治地位C.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孔子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形成的D.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7.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
8、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是A.黄帝B.孔子C.老子D.周公C8、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9、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