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前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前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2010年04月19日00:00金融时报[高永泉] 访问次数:117字体:大中小近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地区相继出台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大力推广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在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其在操作中也存在着法律依据缺失、商标专用权价值测算较为困难等难题,急需加以解决。一、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在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1.法律依据存在一定缺失,导致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在操作上存
2、在困难。《担保法》、《物权法》明确规定,商标专用权可以质押,但这只是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开展的一般性规定,而专门规范商标权的《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细则》没有对商标专用权质押作出规定,只有工商管理总局出台过《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上述情况给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的操作带来困难。主要是《担保法》、《物权法》只是肯定了商标权能不能质押的问题,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只是对如何登记的问题作出规定,至于如何评估商标专用权的价值,如何实现商标专用权质押等问题,法律、法规及规章没有作出统一规定,导致商标专用权质押业务在实
3、际操作上缺乏依据,随意性较大,不容易把握。例如商标专用权价值如何评价,各地规定不一致,给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带来风险和难题。2.相关制度对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指导作用受到限制。目前,各地金融机构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主要依据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级工商管理部门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联合下发的相关制度(包括各类办法、规定、方案等)。这类制度的指导作用受到效力和内容上的限制。(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在实务方面存在的问题1.商标专用权价值测算较为困难,制约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2.商标专用权的价值
4、变动较大,使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面临较高风险。3.商标专用权质押的实现存在一定困难。一旦借款人不能按照借款合同及时还清贷款,对银行来说,商标专用权质押如何实现就至关重要。。二、进一步完善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的政策建议(一)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指导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建议在充分吸收各地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可适用全国的规章、制度,统一指导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主要是在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的实体内容上,对商标专用权的定价、商标专用权质押的实现、银企双方权利与义务等予以明确,为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提供详尽的操作
5、规范。(二)建立有效机制解决商标专用权质押的定价与评估机制目前商标专用权贷款业务开展的难点在于商标专用权的价值确定、变更,以及如何将商标专用权变现。目前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较为成熟的国家是美国,借鉴该国商标专用权定价、变动和变现的做法,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商标专用权质押:1.建立科学的商标专用权价值测算体系,科学评估商标专用权的价值。在美国,金融机构主要聘请专业中介机构(资产评估公司、征信评估机构或者会计师事务所)依据联邦商务部提供的标准(供参考但被绝大多数专业中介机构所遵守)确定商标专用权的价值。主要方法有市场法
6、、成本法和收益法三种,三种方法分别有不同的测算体系和测算指标,供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在开展相关业务时作为参考。一般会优先考虑采用市场法(以商标权在交易市场上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来定价,但在商标专用权的市场公允价值不存在或者受到影响而不准确时,中介机构也会使用成本法(以企业取得商标权的成本为基础)和收益法(以企业许可他人使用商标所得到的收益为基础)确定商标专用权的价值。参考美国的做法,建议人民银行建立商标专用权价值确定机制和标准,指导商标专用权价值的合理确定。2.对商标专用权价值的变动进行及时评估,降低风险。人民银行可以出台
7、相应的规范或技术指引,指导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综合考虑商标专用权已经发生的争议、企业的经营状况、营业范围变化等可能影响到商标专用权价值的各种因素,对商标专用权的变动及时进行评估,降低风险,减少潜在的贷款损失。3.建立和完善商标专用权流动市场机制,解决商标专用权质押的实现问题。我国目前各地多数还没有健全的商标专用权交易市场,建议各地在制定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制度的同时,人民银行可以与相关部门一起着手建立和完善商标专用权流动市场机制,主要是从金融业务的角度,制定指导商业银行的技术性规范,确保质押到商业银行的商标专用权能够及
8、时、有效地实现流动,从而解决商标专用权质押实现难题,激发银行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流程 2010年6月8日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共同制定了《西安市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指导意见》(市工商发【2010】50号)。《指导意见》所涉各方主体登记主管机关:国家工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