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62999
大小:51.9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3
《安徽省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胡适说:“(程朱)理学的兴起是个自觉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恢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本土文化。”下列主张中与这个“自觉的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先天下之忧而忧”C.“存天理,灭人欲”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2.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B.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
2、流思想C.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D.政治与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3.下表是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表。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正史名称人数《南史》13《北史》12新旧《唐书》38《宋史》50A.经济发展助推伦理规范B.宗法制度的范围扩大C.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4.“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对这段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该材料()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B.向天
3、主教会的权威提出了挑战C.冲击了中世纪的王权D.倡导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5.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清代乾隆年间的袁枚在《子不语》中有一篇“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故事,与“绿鹅”故事十分相似。两则故事都( )A.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B.提倡男女平等思想C.否定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6.“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
4、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法国革命时期7.1521年,在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引用《圣经》宣称:“今天的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已预定的。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平,而是动刀兵。”路德这番言论意在( )A.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B.强调基督教蕴含着反抗精神C.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D.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8.雅各布·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指出:“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在每一件事情上)要看荣誉或利益
5、、激情或算计、复仇或自制哪一个在他自己的心里占上风而独立地做出他的决定。”该学者( )A.高度肯定意大利的民族精神B.辩证地看待文艺复兴运动C.注意到了理性主义的两面性D.非常赞赏当时的人文主义9.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 )A.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B.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C.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D.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10.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
6、的一致性表现在( )A.提倡民本B.呼唤仁爱C.强调理性D.倡导美德11.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以下观点属于“一致”的是( )A.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B.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C.平民政治是最好的政体D.以个人判断为标准12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实价值。”这说明( )A.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C.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D.历代
7、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13《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 )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强调变革和法律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重视规则和秩序14.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 )A.“霸道”政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