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地理 城市与环境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湘教版

2018高中地理 城市与环境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湘教版

ID:35778861

大小:860.4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17

2018高中地理 城市与环境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湘教版_第1页
2018高中地理 城市与环境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湘教版_第2页
2018高中地理 城市与环境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湘教版_第3页
2018高中地理 城市与环境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湘教版_第4页
2018高中地理 城市与环境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湘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高中地理 城市与环境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意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等原则。据此完成第1~2题。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和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绿地B.工业区C.交通区D.住宅区解析第1题,目前,城市生态环境

2、恶化主要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业大量排放废弃物,而城市环境不能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净化造成的。第2题,生态城市一般环境优美,是因为生态城市多在市中心布局面积较大的绿地。答案1.B 2.A“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结合下图,完成第3~4题。3.建设“绿波带”能(  )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B.增加城市车流量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D.减少交通事故发生4.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 

3、 )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C.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D.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解析第3题,建设“绿波带”能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C项对。可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不能解决,A项错。不能增加城市车流量,B项错。交通事故发生有多种原因,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作用不大,D项错。第4题,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主干道路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B项对。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A项错。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复杂,

4、是混合交通,不利于建设“绿波带”,C项错。小城市郊区的车流量小,环形道路交通拥堵少,不是最适宜道路,D项错。答案3.C 4.B“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据此完成第5~6题。5.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6.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B.铺设防渗路面C.完善排水系统D.增加绿地面积解析第5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

5、,减轻因地下水过度使用而出现的地下漏斗区,利于减缓地面沉降。第6题,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增强雨水的下渗,利于下雨时蓄水,利于植被吸收,利于“海绵城市”建设;上海市本身耕地少,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是硬化地面,退耕恢复湿地,是有限的,不能很好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铺设防渗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完善排水系统,加速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下雨时蓄水。答案5.C 6.D读材料,完成第7~8题。材料一 伦敦原有“雾都”之称,1952年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导致4000多人死亡。后来由于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

6、车在市区内使用,空气质量大为提高,雾日已不多见。材料二 在一些西方大城市里,由于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事业的发展,一些大城市每天有几百万人次做“钟摆式”移动,如伦敦老城区白天人数达100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7.伦敦“雾都”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距离海洋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B.地形闭塞,不利于气体扩散C.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以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凝结核含量增高D.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8.伦敦老城区人口白天和夜间的变化,反映了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是(  )A.分散城市职能B.逆城市化C.通过政府职能控制

7、城市人口D.进行合理规划,市区为第二、三产业区,郊区为居民居住区解析第7题,A、B、D三项中所提到的是主要的自然条件;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以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凝结核含量增高,使水汽更容易凝结形成“雾”。第8题,在伦敦,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老城区环境污染加剧等,人们多居住在城市外围和环境质量较好的郊区和卫星城。答案7.C 8.B9.(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材料二 见下图。(1

8、)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入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