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达标(十七)读“海陆分布示意图(甲)和某地气压、气温年变化示意图(乙)”。据此完成1~2题。1.图甲中与图乙所示气压、气温年变化状况相一致的地点最有可能是( A )A.①B.②C.③D.④2.与图甲中①地相符的自然带是( D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 第1题,乙图中显示的地点在北半球(最热月在7月)且位于大陆上(北半球海洋上最热月在8月),且1月气压达1030hpa以上,①处地点符合。第2题,①地地处高纬且位于大陆的内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
2、图回答3~5题。3.①地所处自然带是( C )A.热带草原带B.热带荒漠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②处自然带中的树木大多没有年轮,其成因主要是( D )A.年降水量变化小B.气温年际变化小C.盛行风向变化小D.一年四季变化小5.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B )A.①②两地B.①③两地C.③④两地D.⑤⑥两地解析 第3题,①地位于巴西东南部,纬度较低,气温高,虽离赤道较远,但其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自然带应为热带雨林带。第4题,②地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
3、雨,一年四季变化小,故大多没有形成年轮。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③地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①③两地。下图是“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读图完成6~7题。6.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C )A.冰川B.降水C.海拔D.土壤7.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B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
4、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 第6题,根据图中地势阶梯分界线可知,我国30°N沿线、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该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气温低导致热量不足,植物生长缓慢,而气温低又是海拔高造成的,故选C项。第7题,结合图示可知,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与水分条件的变化一致,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完成8~9题。8.图中②为( A )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9.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D )A.纬度B.洋流C
5、.地形D.季风解析 第8题,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应该为草原,故选A项。第9题,东部森林植被分布南宽北窄,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因为夏季风势力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所以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植被的覆盖范围也逐渐减小。故选D项。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10~12题。10.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 )A.1800~1900B.1900~2000C.2000~2100D.2100~220011.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C )A.喜光喜湿B.喜热耐旱C.喜阴喜
6、湿D.耐寒耐旱12.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C )A.光照增强B.水土流失加重C.气候变暖D.降水减少解析 第10题,根据图例,4种情况均是海拔在1800~1900米处,该森林植被类型覆盖率最高。第11题,4种情况中,阴坡、迎风坡该森林植被类型覆盖率达90%,为最高,据此可推知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第12题,高山苔原带分布的高度比林带高,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面积增加,说明高山苔原带热量条件改善,应为气候变暖的结果。下图为秦岭东段南坡丹江河源区垂直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导致Ⅰ、Ⅱ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C )A.
7、地形B.光照C.降水D.热量14.Ⅲ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B )A.温带草原带B.针阔混交林带C.荒漠带D.积雪冰川带解析 第13题,阅读图示可知,Ⅰ自然带为温暖半干旱性、Ⅱ自然带为温暖半湿润性,二者没有明显的热量差异,但水分条件差别大,属于降水因素影响下的垂直地域分异。故C项正确。第14题,该山地1500m以下以阔叶林为主,1500m以上的Ⅲ地带属于由阔叶林向针叶林过渡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带。故B项正确。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该山地东坡为迎风坡。读图回答15~16题。15.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