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77409
大小:923.8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4-11
《四川省德阳市2018届高三一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德阳市2018届高三一诊生物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和核仁B.真核生物有染色体,原核生物有染色质C.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能合成ATPD.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2.下列对有关物质(或结构)骨架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细菌细胞膜最外层的荚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D.真核细胞以蛋白质纤维抅成
2、了细胞的骨架3.下图为人体内某种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只有C、H、O、NB.该化合物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该化合物的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甘油D.高等动物细胞内不含该化合物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4.下列关于病霉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生命系统最简单的结构层次B.病毒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RNA病毒均通过逆转录完成增殖D.病毒可在内环境中完成增殖-------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B.生物多样性
3、是生物进化的结果C.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可遗传变异的方向一致D.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6.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变C.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D.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7.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A.H2O的消耗与生成B.O2的产生与利用C.[H]的产生和消耗D.ATP的合成与分解8.从水体中取得一定水样,首先测定其初始溶氧量。然后将水样灌入两个相同的瓶子中,—个白瓶完全透光,另一个黑瓶完全不透光,然后放回原来
4、水层。24小时后取出,分别测量白和黑瓶中的溶氧量,从而可以计算水体生物的总光合量、净光合量和呼吸量。某同学在试验中意外损坏了黑瓶,那么无法获得的数据是①总光合量②净光合量③呼吸量④黑瓶盛水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③④9.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正确的是A.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生长较快B.外界温度降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病毒感染→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抗体与病毒结合10.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般来说,分
5、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B.细胞分化与组织、器官的形成有关,只发生于胚胎时期C.细胞凋亡与基因表达有关,因此属于细胞分化过程D.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器的数量可能变化,但种类不会改变11.下表为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碉查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组号12345面积(m2)44444田螺数量(只)1319161418A.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B.稻田中田螺种群数量的多少就是田缧的丰富度C.田螺的年龄组成直接抉定了田螺的种群密度变化D.田螺种群密度为16只/m2是种群的空间特征12.将A、B两种物质混合,T
6、1时加入么IC,下图为最适湿度下物质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酶C降低了B生成A反应的活化能B.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1—T2间隔缩短C.酶C活性降低导致T2后B增加缓慢D.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1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但是方向是不确定的B.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属于基因改变,但不一定引起遗传信息改变C.基因突变互指的不一定会表现出突变的新性状,这是基因突变的随机性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这是基因突变的普遍性14.下图表示某种二倍体农作物不同的育种
7、方法,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①过程为杂交,目的是集中亲本双方的优良基因-------B.通过②途径获得的新品种所需年限一定长于通过③④⑤途径所需年限C.⑤过程中也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E萌发的种子获得F植株D.④过程使用的花药A、B、C在三个品种的植株上都可以采集到15.下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C.EF段,DNA含量的变化
8、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16.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他们发现了“控制人体昼夜节律变化的分子机制。”人体的生物钟机理如下图所示,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的表达产物PER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