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333教育综合重点考试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Part1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名词解释:教育学(二)教育的概念名词解释:教育(广义和狭义)简答题:1.古代教育的特点2.现代教育的特点(三)教育学概述简答题:1.人发展的规律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能动性,教育)(四)教育与社会发展简答题: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五)教育目的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简答题: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很重要)2.五育是指哪五育?具体说明(六)教育制度名词解释:1.教育制度2.双轨学制9(一)课程名词解释:
2、1.课程2.课程方案3.课程标准4.教科书简答题:1.对比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二)教学(上)名词解释:1.教学2.教学过程3.教学原则分析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处理的几对关系(特别重要,每一对关系都有可能出分析题,共5对)简答题:我国中小学有哪些教学原则(8个)[分析题:先解释该教学原则,再写要求,最后结合具体案例](三)教学(下)名词解释:1.班级授课制2.教学评价3.诊断性评价4.形成性评价5.总结性评价简答题:1.我国中小学有哪些教学方法(9个)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3.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四)德育名词解释:1.德育2.德育原则简答题:
3、1.现阶段我国德育原则有哪些?(7个)2.有哪些德育方法?(6个)(五)班主任9(无)(一)教师名词解释:1.教师的“角色丛”简答题:1.教师劳动的特点?分析题:教师的素养(二)学校的管理(无)Part2中国教育史(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于“六艺”教育的形成名词解释:1.“六艺”教育2.“学在官府”(二)私人讲学的形成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名词解释:1.稷下学宫2.“有教无类”3.“学而优则仕”4.《大学》简答题:《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分析题: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三)儒学独尊等名词解释:1.鸿都门学2.“三纲五常”(四)封建国家教育制度的完备名词解释:科举制度简
4、答题:科举制度的优缺点9(一)理学教育思想等名词解释:1.“苏湖教法”2.北宋的“三舍法”3.积分法4.“监生厉事”5.“朱子读书法”简答题: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例,说明我国书院的特点及教学宗旨。(湖南考生须注意)(二)早起启蒙教育思想无(三)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名词解释:1.“中华教育会”2.京师同文馆3.“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简答题:1.洋务学堂的特点2.评价“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四)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名词解释:1.“壬寅学制”2.“癸卯学制”(五)近代教育体质的变革名词解释: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简答或分析题:(很重要)1.蔡元培北大的教育改革的措施及
5、意义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封建官僚习气的学校。民国成立以后,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初的民主改革,但由于继承了老式学堂的传统,加上袁世凯复辟的一些政治气候的影响,北大的封建沉疴未去,改革的成效并不显著。1917年,蔡元培先生赴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入主北大后从自由、民主的原则出发,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而卓有成效的改革,使这所充满封建僚习气的学校一跃成为中国首等学府,使一所衰败腐朽的封建学堂获得了新的生命,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蔡元培对北大改革的思想和经验对今天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也有着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一、
6、转变师生观念,明确大学的宗旨9蔡元培早在1912年担任教育总长时就强调,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但当时的北京大学,学生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读书仅仅是为混资历谋官位;教员中也有不少是不学无术的人,课堂讲授敷衍塞责。蔡元培认为教师不热心学问,学生追求的是当官发财,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因此,他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一)转变学生的观念。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长。他又于1918年指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
7、,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在蔡元培看来,“大学”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就业而是研究学问,研究学问应该是纯粹的、自由的,而不是功利性的、工具性的。蔡元培认为,真正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和其他人的区别在于:他不再是为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去生活,而是将过一种有价值的生活;他是为数不多的不被世俗之气所同化的人,是将帮助这个国家重新获得道德准则。(二)整顿教师队伍,转变教师观念。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学者,都可以聘任做教师。在蔡元培的领导下,钱玄同、李大钊、辜鸿铭、刘师
8、培、马叙伦等具有不同学术背景、不同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