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文献综述]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文献综述]

ID:356393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7-27

上传者:U-944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文献综述]_第1页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文献综述]_第2页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文献综述]_第3页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文献综述]_第4页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会计071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1-01-052 一、前言部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日益加快,高新技术突飞猛进,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多样化,不断产生新的收益来源,传统的收益表已不能充分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已不能满足当前使用者对业绩信息的需求。为了弥补传统收益信息的不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改进财务报告的要求呼之欲出。因此,需要对它进行重大的改革与创新。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推行。《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2006)》第四条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逐步转变,公允价值的适度推广,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凸现了我国推广全面收益报告的会计环境正在不断成熟。全面收益报告符合反映企业真实价值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当前的研究表明,传统会计收益不包括本期已产生但尚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而全面收益报告反映的是企业已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事项、情况所带来的权益变动。全面收益报告能够有效减少管理层利润操纵,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二、主体部分(一)国外研究综述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1980)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三号《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首次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收益”概念的新概念——全面收益,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除去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交易、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一切收益(净资产)的变动。”1984年12月,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五号再一次指出:全面收益的报告,应当成为一整套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1992)颁布的第3号财务会计报告准则(FRS3)《报告企业财务业绩》中增加了“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用以报告企业的全面业绩。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1997)在参考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经验的基础上,正8 式公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30号《报告全面收益》,沿用该概念。全面收益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与其业主之外的其他主体之间的交易和其他转让产生的权益变动;(2)企业的生产作业产生的权益变动;(3)物价变动、偶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灾害)以及企业与其周围经济、法律、社会、政治和物质环境交互作用的其他结果。《对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全面收益”披露的评价》(丹尼斯·钱伯斯,托马斯·林斯梅尔,凯瑟琳·莎士比亚和西奥多·桑格安尼斯,2007)中提到,在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后的期间,我们发现在任何一家公司报告其他综合收益的财务报表类型和它的组件影响了定价,符合之前实验研究的结论。然而,我们的证据表明投资者更关注于在权益变动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信息,而不是在金融业绩报表。《采用财务会计准则第158号当年养老金调整转型及其他综合收益内容的价值相关性》(桑特努·米特拉,马哈茂·德侯赛因,2009)中提到,财务会计准则第158条是一个重大的完善目前的报告,认识到在资产负债表的退休金计划的资金状况将更好地提供有关公司的退休金及其他退休后就业的福利计划的基本经济信息,这将消除在金融脚注披露的基础上对养老金信息作出必要的和解的需要,许多财务报表使用者并不能看到或懂得。(二)国内研究综述1、基本理论《全面收益观发展动态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孙燕芳,2007)中认为,全面收益即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从新准则的颁布看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意义》(高旸,2007)中认为,全面收益是一个广泛的收益概念,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情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除业主投资和分配给业主款项之外的一切权益的变动。其理论依据体现了资产负债观。《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问题研究》(晚常青,2008)中认为,8 全面收益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企业同所有者以外的交易及其他事项与情况所产生的净资产的变动。全面收益不仅包括了传统的会计收益即净收益部分,而且包括其他全面收益。也就是说全面收益不仅计量构成其主要来源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导致的损益及其已经实现的持产损益,而且也计量传统会计收益难以处理和反映的物价变动或其他一些外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已确认而未实现的损益。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全面收益报告相关规范的演变过程《论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周萍,2008)中提出,会计准则体系下收益报告的特点包括:一是收益的确定是以收入费用观为基础,适度结合资产负债观;二是营业利润反映广义的经营活动的财务成果;三是总体程度上体现了全面收益观。《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王群宇,2008)中提出,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不同方面反映出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包括:一是财务报告的目标体现了全面收益的特点;二是收益计量的观念转变体现了全面收益的特点;三是“利得”和“损失”的引入为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提供了基础;四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和利润的变革体现了全面收益观;五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保障了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论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全面收益理念及其运用》(杨晓玉、周丹,2008)中提到,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的会计目标属于受托责任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更倾向于可靠性。加之我国原会计准则回避了公允价值,所以我国实际上没有引入全面收益会计理念,也不具备报告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使我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的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我国新准则中所体现出的全面收益会计理念主要包括:一是关于会计目标——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强调会计信息应当真实与公允兼具;三是关于会计确认——确立了资产负债观的核心地位;四是关于会计计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全面收益观浅析》(宋艳敏,2008)中提到,8 基本准则从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角度定义资产和负债,体现了全面收益观,使得资产负债表不仅能反映公司在某一会计期间的全面收益,还能向投资者提供与其决策密切相关的未来收益情况的信息;在债务重组方面,现行会计准则将旧会计准则中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不确认当期损益的做法,改变为将债务重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现行会计准则对于非现金资产抵债业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重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现行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消了应付税款法和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外币折算准则规定,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同下单独列示,这明确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属于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这一变化虽然对报表原有的平衡关系没有影响,但是体现了认识上的变化,体现了全面收益观;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提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标志着我国财务报告模式向全面收益观迈进了一大步。《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理念:基于全面收益观》(武迎春,2009)中提出,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以下方面体现了全面收益观:一是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论”满足全面收益观要求;二是确认——确立资产负债观的核心地位;三是计量——较大范围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四是报告——利润表的变革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全面收益报告再思考》(金未,2009)中提到,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也为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新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二是会计准则中定义了利得和损失要素;三是已制定相应的具体会计准则。另外,新会计准则还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列示的信息项目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所有者权益变动项目的组成来看,部分项目就是未来全面收益报告的组成项目,权益增减变动表是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雏形。《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高微,2010)中提到,全面收益观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的体现包括:一是在外币折算准则中的体现;二是在所得税准则中的体现;三是在其它具体准则中的体现。另外,投资性房地产和资产减值准则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全面收益观。3、我国上市公司报告全面收益存在的问题《推进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改革的思考》(张凌燕,2008)中提出,推进全面收益报告改革遇到的障碍包括:一是部分资产公允价值较难取得或不“公允”;二是准则制定中的困惑;三是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8 《企业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及报告》(刘怀山,2008)中提到,我国上市公司报告全面收益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当前我国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企业向国家报告受托责任的需要;二是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三是上市公司的收益呈报中存在严重的收益操纵行为;四是会计收益的呈报侧重实现性。《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吴建华,2008)中提到,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粉饰利润的企业比例大;二是利用关联交易操纵会计收益;利用地方政府的支持操纵会计收益。《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选择模式探讨》(张国永,2009)中提到,我国上市公司报告全面收益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我国现阶段缺乏完善有效的生产要素市场,公允价值的确立十分困难,从而可能使会计信息进一步失真;二是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净利润仍是企业获得各种相关资格的基本考核指标;三是其他许多没有进入利润表的未实现损益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4、提高全面收益报告决策有用性的对策《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若干思考》(林秀松,2005)中提出,要提高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在传统报告披露内容的基础上,应重点披露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披露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二是应披露人力资源信息;三是应披露对公司未来价值的预测信息;四是应披露公司内部管理信息;五是应披露企业对环境影响的信息。《试论我国收益报告的改进》(许保国,2007)中提到,我国收益报告改进的对策包括:一是制定相应的报告准则;二是改革应与监管同时进行;三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四是披露项目应细化;五是增加收益报告项目。《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应用研究》(周令杰,2007)中提出,提高全面收益报告决策有用性的相应对策包括:一是增加“全面收益”会计要素,制定较为完善的全面收益准则;二是优化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环境;三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三、总结部分国内外有关全面收益报告的研究成果比较多,理论研究框架已基本显现。从本文可以看出,推行全面收益报告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协调的要求,8 它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配比原则的束缚,扩展了会计收益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空间。与传统会计收益相比,全面收益之下所提供的收益的有用性大大增强,信息质量极大提高。但是,我国自身对全面收益的研究和应用是滞后的,为之服务的制度等基础服务也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国外经验,不断地加强和完善许多配套工作。总体说来,当前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还缺少强大的理论支持、制度服务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总体看来也比较零乱。因此,关于全面收益报告的课题已成为世界各国财务会计方面的重要研究领域。四、主要参考文献[1]孙燕芳.全面收益观发展动态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1):33-35.[2]高旸.从新准则的颁布看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意义[J].会计之友,2007,(23):78-79.[3]晚常青.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问题研究.会计之友[J],2008,(5):95-96.[4]杨晓玉,周丹.论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全面收益理念及其运用[J].会计之友,2008,(29):35-37.[5]宋艳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全面收益观浅析[J].财会月刊(综合),2008,(4):71-72.[6]武迎春.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理念:基于全面收益观[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3):33-34.[7]金未.全面收益报告再思考[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1):42-46.[8]高微.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财会研究,2010,(11):34-37.[9]张凌燕.推进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16):49-50.[10]刘怀山.企业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及报告[J].企业经济,2008,(3):168-170.[11]吴建华.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45-46.[12]林秀松.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若干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2):173-175.8 [13]周令杰.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48-50.[14]周萍.论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J].财会通讯,2008,(2):61-63.[15]王群宇.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8,(2):103-104.[16]许保国.试论我国收益报告的改进[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105-109.[17]贺宏.新会计准则与企业业绩报告模式改进[J].会计之友,2010,(1):11-13.[18]杨吉生,何明.我国应用全面收益报告的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5):51-54.[19]周仁俊,李慧娟.论新会计环境下全面收益报告[J].当代经济,2006,(12):130-131.[20]刘君.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设想[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7,(6):20-21.[21]张国永.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选择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2009,(15):62-63.[22]李荣强.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5,(5):35-36.[23]DennisChambers,ThomasJ.Linsmeier,CatherineShakespeareandTheodoreSougiannis.AnEvaluationofSFASNo.130ComprehensiveIncomeDisclosures.ReviewofAccountingStudies,2007,12(4):P557-593.[24]SantanuMitraandMahmudHossain.Value-relevanceofPensionTransitionAdjustmentsandOtherComprehensiveIncomeComponentsintheAdoptionYearofSFASNo.158.ReviewofQuantitativeFinanceandAccounting,2009,33(3):P279-301.8 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