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信阳农林园艺系毕业论文--芍药的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信阳农林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学生姓名:系别班级:指导教师:年月日7信阳农林学院园艺系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科室论文题目论文完成时间导师评语:导师签字:年月日答辩时间答辩地点答辩组成员答辩评语:答辩主审签字:年月日论文成绩答辩组长年月日7目录1、…………………………………………………………概述2、…………………………………………………………生理特性3、…………………………………………………………繁殖方法(1)………………………………………………………分株繁殖法(2)……………
2、……………………………………………播种繁殖法4、………………………………………………………栽培技术(1)………………………………………………………观赏栽培(2)………………………………………………………要用栽培(3)………………………………………………………切花栽培5、…………………………………………………………肥水管理6、………………………………………………………病虫害防治7、…………………………………………………………结束语8、………………………………………………………参考文献7芍药的栽培技术摘要:
3、本文主要阐述芍药的栽培管理,芍药别名白术、将离、婪尾春、余容等,属毛茛科芍药属宿根草本花卉。其用途广泛,不仅是公园绿地中主要的花坛花卉,也是理想的鲜切花花材,且根可作中药材,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等功效。文章主要从观赏栽培、切花栽培、药用栽培、无土栽培全面说明栽培管理特点。芍药栽培管理较简单,由于它是肉质根。芍药适应性强,能露地越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关键词:芍药;生长习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鲜切花1、概述芍药(学名:Paeonialactiflora),别名将离、离草,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
4、卉。其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4900年,是中国栽培最早的一种花卉。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宿根草本。主根肉质,粗壮,纺锤形或长柱形,浅黄褐色或紫灰色。茎丛生于根部,高约米。二回三出羽状复叶,枝梢及近花处为单叶,小叶具三深裂,裂片长圆形或披针形。花单生于茎顶或近茎顶叶腋处,花梗长、花径10-15厘米,有白、红、黄、粉、紫等多种颜色,有单瓣的和重瓣的。2、生理特性芍药性耐寒,在新疆可露地越冬。芍药是宿根性草本花卉,在生物学特性中最大的特点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从长江以南到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皆可露地种植,安全越
5、冬。芍药牛长发育的最佳温度为15℃-25℃,亦可耐严寒,抗高温。其对光照、水肥的要求是喜湿润而不耐渍涝,喜阳光而怕烈日暴晒,喜肥料而又忌单肥猛施。芍药对土壤的要求是喜欢肥沃疏松、土层深厚、微酸性到中性的沙质壤土,PH值为6.5-7,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只要按照芍药对生态条件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就能培育出枝繁叶茂、花大色艳的芍药来3、繁殖方法(3.1)分株繁殖法:分株时间最好在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这时芍药地上部分已停止生长,根茎养分最充足,分株栽植后,根系尚有一段恢复生长的时间,对来年全株生长有利
6、。先将母株的根掘出,振落附土,晾一天,再顺着芍药的自然分离处将根分开,用利刀切分,每丛根带有四个至五个芽。根部切口最好涂以硫磺粉,以防病菌侵入,再晾一天至两天即可分别栽植。露地栽植的芍药,株距五十厘米,行距七十厘米,盆栽芍药,花盆口径与深度均为四十厘米较适宜。以观花为主的芍药,应五年至六年分株一次,以采药为主的芍药,应三年至五年分株一次。7(3.2)播种繁殖法:八月份芍药种子成熟时,果实开裂,应随采随播种。播前要整地做畦,浇透水,然后播种。播后覆细沙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一倍至二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必要
7、时上面可盖上一层玉米秸或稻草,以达遮阴、通风、保湿的目的。秋季播种的当年即可生根,但幼芽在翌年春暖后始能出土。播种的幼苗生长缓慢,发育良好的需三年至四年始能开花。一般播种芍药,多为了培育新品种。4、栽培技术芍药栽培有观赏栽培、药用栽培、无土栽培、促成和抑制栽培、切花栽培等。(4.1)观赏栽培芍药在园林中常布置为花坛、花境或作孤植、群植。古人对花卉配置多有讲究,陈误子《花镜》提到:“如牡丹、芍药之姿艳,宜玉砌雕台,佐以嶙峋怪石,修草远映。”这类布局,可供园林构筑时参考栽植地选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处,要求土
8、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城土。庭园观赏栽培株行距可用1米×1米,栽植点可呈“品字形”排列,这样栽植可以均匀合理地利用土地,利于植株的匀称生长,栽植穴的规格,深度约35cm,上口直径18cm,挖坑要上窄下宽,观赏栽培繁殖时不去粗根,穴裸25厘米左右。在栽种时,手持芍药苗,使根疏展地放于穴中,当填土至半坑时,抖动并上提苗株,使根系与土壤结合紧密。苗株上提高度,以芽与地面相平为准,经浇水土坑下沉,正好为适宜的栽植深度。栽后可不浇水,一般应栽后即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