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六+寄扬州韩绰判官+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六+寄扬州韩绰判官+word版含答案

ID:35535573

大小:72.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5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六+寄扬州韩绰判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六+寄扬州韩绰判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六+寄扬州韩绰判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六+寄扬州韩绰判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寄扬州韩绰判官文題解读一、诗人名片杜牧是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也精。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以七绝最为人称道,诗写得感慨深切,情辞新秀,其次是七律。他的咏史怀古诗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诗受杜甫、韩愈影响较深。总体上说,杜诗是以明丽的意彖和俊逸的风骨,加上他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构成了一种特殊境界。与李商隐齐名,也称“小李杜”。有诗文集《樊川文集》。二、诗词故事十年一觉扬州梦淮南节度使牛僧揣镇守扬州时,辟杜牧为常书记。杜牧在扬州颇好游宴,纵情声色。当他接到任命调离扬州时,他的幕主牛僧儒给他饯行。席间,牛僧揣取出一个大盒子,交给杜牧。杜牧打

2、开一看,里面全是牛Z手下关于杜牧行踪的报告,写着:“某年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或在某妓院歇宿)。”杜牧看了,很是惭愧.牛僧孺劝他不耍因为生活小节而影响将來的事业。杜牧听了,很是感激。离开扬州,写下了《遣怀》诗以纪念扬州生活: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三、文题背景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做推官,后转为学书记。《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作于他离开江南以后。扬州之盛,历代诗人们为它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韩绰是杜牧友情笃深的好友,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文本赏读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

3、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青山/隐隐/水/迢袒,秋尽/江南/草/未廻。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前?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杜牧擅长绝句,常能用这类小诗写景抒情,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表达真挚的情思和深邃的意境。这首七言绝句,正是诗人用他那爽朗、峭拔、俊丽的语言,抒发了对I口口扬州和故友的思念Z情。诗写得情真韵美。二、悟读,诗情画境“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扬州,“秋尽江南草未凋”的时节。水仙已乘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总会有些人,有些爱,是生命的阻滞,一生也无法翻越。风流多情的杜牧,还有貌比潘安的韩绰,于明月下的二十四桥,夜夜欢歌,

4、也留下了几多让女子断肠的诗篇。三、品读,鉴赏评析1.说说“青山隐隐水迢迢”中两个叠词“隐隐”、“迢迢”的表达作用。答:2.试赏析“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两句。答:文本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冋答问题。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1)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什么特点?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这个

5、特点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2)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答案精析文本赏读1.“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词,一方面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另一方面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Z间山遥水氏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屮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两句点出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自己对它的怀念遥想。诗人将回忆之处集中到“二十四桥明月枚”,因为此景最能集中体现扬州风光的繁华独绝、浪漫美丽。二十四桥,是唐代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将活动场所集中在小

6、桥明月,更加突出扬州的“江南”水乡的特点。杜牧在牛僧孺幕中的两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过着诗酒流连、风流放纵的生活。当时韩绰想必也常与诗人一起游赏。诗人设问:此时此刻,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们吹箫作乐而流连忘返呢?“何处”表现了想像屮地点不确定的特点,且以问语隐隐传出悠然神往的情状。文本拓展⑴写出禅智寺静寂的特点。角度及分析:①以动即“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②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③从明暗的变化写静,于浓阴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

7、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Z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晖,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幽,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己“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來的效果却意外地幽,格外地暗,分外地静。(2)首句的“蝉噪”和末句的“歌吹”都是写声写动,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这种对照和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