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建筑评析

中国近现代建筑评析

ID:35517757

大小:798.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5

中国近现代建筑评析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建筑评析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建筑评析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建筑评析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建筑评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建筑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建筑评析——“奇奇怪怪”的建筑姓名:彭煜坤班级:建筑学112班学号:6001111059关键词:建筑新常态现代性民族性地方性摘要: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中国经历过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尺度的大规模扩张催生出巨大的建设总量;这种爆炸式的发展和城市的迅速扩张不论是在建筑史上,还是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很少有的。在这个发展时期里中国的城市和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的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的中心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域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这种大规模建设所表现出的高速度、高效率和高建设量是前所未有的

2、,但诸多问题也与之而来。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具体存在于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建筑美学、文化与传统(或者说传统的传承与发扬)、生态保护、居住及建筑环境等方面。现如今,建筑的形式问题正处于比较热烈的讨论状态中,各个地方,比如我们的首都北京,就出现了很多引起争议的建筑。这些建筑中既包括一批优秀的、原创的设计;也包括一些造型奇特、尺度巨大,给原有城市肌理带来强烈冲击的、与环境不协调的建筑;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凭借具象的、世俗的造型元素来表达建筑形式的所谓“比较恶俗”的建筑,以及大量的模仿、抄袭之作。造成那些具有负面形象的建筑的原因很复杂,但是可以肯定地说,相对短暂的建设周期是制

3、约我国建筑向更高层次迈进重要因素——过多的设计任务与时间上的催促令设计公司没有条件花太多精力去推敲方案,业主对于快速完成项目的迫切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建设周期的缩短。以高层建筑为例,在西方发达国家,它的建设周期一般大概为八到十年,而中国呢?[1]很多情况下从设计、规划、建设,到完工总共是三到五年,有时甚至是两到五年!周期如此短,普遍的结果就是设计院来不及仔细地研究,投资方、业主也缺乏缜密的思考。在此背景下,我们的城市管控部门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建设态势,并且每当管控部门跟不上发展的速度时,就极易出现把控的失效。当上述情形综合在一起时,直接表现出来的就是在公众和管理部门的

4、视野中,出现了一批所谓奇奇怪怪的建筑。面对这些奇奇怪怪的建筑,深刻的反思刻不容缓。我们需要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眼前的这种情况?如何能够避免它?并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如何使中国的整体城市发展,以及建筑业的发展取得一个良性的循环?如何能够探寻出一个比较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建筑发展模式?具体的思想方法是多样的,但在我看来,针对目前状况,现在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确定并树立原则。不论是对于城市,还是对于建筑,原则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西方,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提出“坚固、实用、美观”是建筑的三个基本原则,这一观点长久以来在建筑界中占据经典之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

5、筑理论家阿尔博蒂说过,一个好的建筑产生于“需要”,受“适用”的调养,被“功效”润色;“赏心悦目”在最后考虑。那些没有节制的东西是从来不会真正使人赏心悦目。而在中国,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周恩来总理在建国后(1955年)曾提出将“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照顾美观”作为建筑规划与设计的三个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当周总理提到“美观”时用了“在可能的条件下”作为它的前提,为何如此表达?我们知道,对于建筑而言,“适用”关乎于其功能的如期实现,是建设这一行为的主要目的。“经济”则与我们当时的国情息息相关,在建国初期,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财力有限,在那种经济状况下,控制

6、建筑的造价是非常必要的,它直接决定着建筑是否能建成。也正因此,“美观”受“在可能的条件下”所节制。[2]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当下中国,我们的转型之路任重道远,我们期待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质变;而在城市与建筑领域,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制定并确立适用于中国自身的建筑原则,以突破因建筑原则缺失与美学观念滞后而产生的制约,走出混乱的夹杂期,推动城市与建筑的现代性转型。[3]那么,这个与社会转型相适应,具有重新塑造我国建筑思想、建筑伦理、建筑方式、建筑管理、建筑规范之潜力的建筑原则具体应该有什么特征?在此,我认为它的基本特征应以“民族性”“地方性”与“多样性”这三方面为

7、前提。在当代,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依然很大——这种民族间的差异不仅仅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差异的对象可以被不断地细分。比如,同属西方世界的东欧、西欧、南欧和北欧,它们之间的差异就很大。在民族与民族间的差异中,饱含着各个民族传统文化内极为宝贵的一部分,它是各个民族人民深入骨髓的,难以被根除的思想内核。时代也许会迫使人们去掩饰或者遗忘自己最为本真的一面,但唯有建立在自知、自明上的探索,才能收获实实在在的进步。“民族性”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并彰显的真实,它关乎于每一个人的自我认知,是不可被化约为“同一”的主体界限。在对待我们的城市与建筑上,恪守“民族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