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功和机械4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4

ID:35481766

大小:77.7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2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4_第1页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4_第2页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4_第3页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4_第4页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4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本章概述本章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力学中的“功”、功的原理、机械效率、功率,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该力就对物体做了功,使用机械做功往往比人快,机械一般具体较大的功率,但功率大的机械未必效率高,经过深入学习,我们会发现,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但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第二部分是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表现形式,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势能又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往往是相互转化的。本章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十二个概念、五个公式、一个定律、一个原理。十二个概念:功、功率、机械功率、

2、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能量、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五个公式:W=Fs,P=Fv,n=w有用/W总,n=Gh/Fs一个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原理:功的原理。第一节功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掌握功的定义式W=Fs,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5)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2重点是功的概念和功的原理;难点是会识别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中考考点分析:功的计算作为计算题单独命题的可能性较小,与机械效率、功率相结合命题的可能性较大。本节最易出现的考试内容是考察学生根据对功的两个

3、必要因素的理解,判断是否做功,教学必须明确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劳而无功(有力无距离)2)不劳无功(无力有距离)3)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再就是理解功的原理,知道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永动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研制出来的。4有人提着重物站在上升的电梯上,分析提力是否做功。5分析接触力在脱离后停止做功的实例,如:掷铅球、射击、射箭等。6教学策略:教学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不要过分拘泥于理解,因为功及其两个必要因素,不是人们探究活动中的发现的规律,而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硬性做出的规定,就像馒头被命名为馒头一样,没有必要过分地去深究为什么,记住就是了,否则耗时误工,得不偿失

4、。我个人观点,学习物理要理解与记忆并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第二节机械效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是描述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百分比的物理量,知道效率为什么总是小于1,并且知道效率只是衡量机械性能的一项标准,而非唯一标准,效率高的机械也未必好用。2重点是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公式,难点是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探究滑轮、滑轮组、斜面的机械效率。3教学策略:1)让学生交流讨论,充分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切含义之后才能进行机械效率的教学。2)引导学生推导出滑轮组效率计算的几个公式。n=w有ju/w总,n=Gh/Fs=G/nF在不计摩擦、绳

5、重时H二G/G+G动,并要从中分析出机械效率与负重绳子股数,物体被提升距离两个因素无关,同一滑轮组,加大物重可以提高效率。4考点分析:本节内容以实验探究题出现的机率较高,因此本节教学一定要重视实验探究,最好是能真正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第三节功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概念;2)理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3)知道功率是反映机械做功快慢这一性能的标志。2重点是功率的计算;难点是功率公式的应用。3教学策略:一定要引导学生将功率与机械效率进行对比,明确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区别:1)机械效率是用来描述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百分比高低的,而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2)机械效率没有单位,且

6、数值小于1,功率有单位;3)机械效率与功率虽然都是描述机械性能的参数。但二者之间没有必要的关联关系,效率高的机械未必功率大,效率低机械也未必功率小。可以认为二者之间无关。4考点分析:1)中考计算将功率单独命题或与机械效率结合命题都有较大的可能性。2)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推导出运动物体的功率计算公式P=w/t=Fs/t=Fv分析出机动车速度小时发动机牵引力大,速度大时牵引力3)斜面的效率问题,虽然已经在08年中考中出现过一次,但中考中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依然很高。5解题时需要理想化的几个地方:1)“轻质”意味着机械质量小,自重忽略不计。2)“光滑”意味着没有摩擦。3)空气阻力不计空气

7、浮力自然不列到考虑范围。4)不计滑轮重时自然不计绳重与摩擦。这样的地方还有几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且不可忽视,否则会给学生留下很大的困惑,我个人认为评判学生物理学的怎样,看学生能否合理的进行理想化分析是一项很重要的参考标准。第四节动能和势能1知识与技能:理解能、动能、势能的概念。2重点是理解动、势能概念;难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将动能与惯性进行对比区分。3教学策略:要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的确切含义,如物体能够做功中“能够”的含义,是指具有能量的物体,具备做功的本领,但却不一定对外做功;明确探究动能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