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71486
大小:77.8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5
《[定稿]《观沧海》公开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观沧海》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了解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节奏感。2.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
2、象感悟诗歌内容。教学方法1.朗读法。1.联想、想象法。2.讨论、点拨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诗歌文明古国,在我们几千年的诗歌史里有众多的流传千古的名篇,也有众多名传千古的伟大诗人,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诗人呢?(生答)那,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是谁的诗歌啊?(生答:曹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曹操的《观沧海》。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三、作者简介学生先回答,教师作补充。曹操,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3、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亦清俊整洁。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1!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岀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五、反复朗读1.听录音,注意字音、节奏、感情。提示:四言诗每一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2.学生自由朗读。3.教师范读。4.请儿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5
4、.学生齐读,注意字音、节奏,把握好感情。六、整体感知多媒体出示问题: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的?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明确: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二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三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合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七、独立训练,合作交流1.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明确:地点一碣石山;目的一观沧海。2•诗人观看到什么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回
5、答后,教师明确:水澹澹观]树木丛生秋风萧瑟山岛竦峙苍茫动荡「百草丰茂欣欣向荣I洪波涌起波澜壮阔统领全篇日月若出其中V星汉若出其里1.诗人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明确:日月Z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1.为何最后要加上“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明确: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但不能缺少。2.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
6、情绘制大海的形象的?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明确: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己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八、小结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九、写作特点1.情包含在景中,寓情于景屮,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2.海洋的描绘生动形象,饱
7、满、丰富。句句写情,句句抒情。十、布置作业1•熟读成诵。2•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描绘一幅雄伟壮丽的图景。板书设计景:江山壮丽沧海无边的景色。情景交融情:统一天下自比沧海的抱负。十二、教学反思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屮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为激起学生的阅读的热情,在《观沧海》这篇诗歌的教学中,体现出朗读的重要性。我在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Z后,安排了反复朗读这个教学环节:一、听录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二、学生口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教师范读;四、指名几位学/朗读,师生共同评价;五、学生齐
8、读。在学生反复朗读这首诗的基础上,先整体感知,再具体分析,通过相关的七个问题一起理解这首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