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72443
大小:95.6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24
《甘肃省兰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甘肃省兰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共为III两卷,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共60分)一•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回答后面问题。(共18分)超山的梅花郁达夫①凡到杭州来游的人因为交通的便利和时间的经济的关系,总只在西湖一带,登山望水,漫游两三日,便买些土产,如竹篮纸伞Z类,匆匆回去;以为雅兴已尽,尘土已经涤去,杭州的山水佳处,都曾享受过了。所以古往今來,一般人只知道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或西湖十景,苏小岳王;而离杭城三五十里稍东偏北的一带山水,现在简直是很少有人去玩,并且也不大有人提起的样子。②在古代可不同。去今百余年前,杭州人的好游的,总没有一个不留恋西溪,也没
2、有一个不披蓑戴笠去看半山的桃花,超山的香雪的。原因是因为那时候杭州的外埠的交通,所取的路径都是水道。舟入塘栖,两岸就看得到山影;到这里,自去他处的人,渐有离乡去国之感,因而塘栖镇和超山、独山等处,便成了一般旅游之人对•杭州的记忆的中心。③超山是在塘栖镇南,据说高有五十余丈,周二十里,因英山超然11!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所以超山一带的梅林,成千成万;由我们过路的外乡看来,只以为是乡民趣味的高尚,个个都在学林和靖的终身不娶,殊不知实际上他们却是正靠此而养活妻孥的哩!④超山的梅花,向来是开在立春前后的;梅干极粗极大,枝叉离披四散,五步一从,十步一坂,每个梅林,总有千株内外,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
3、左右;故而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成一个雪海;近年来虽说梅株减少了一点,但我想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⑤从杭州到超山去的汽车路上,过临平山后,两旁己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而汇聚得最多,游人所必到的看梅胜地,大抵总在汽车站西面,超山东北麓,报慈寺大明堂(亦称大明寺)前头,梅花丛里有一个周梦坡筑的宋梅亭在那里的周围五六里地的一圈地方。⑥大明寺前的所谓宋梅,是一棵曲屈苍老,根脚边只剩了两条树皮围拱,中间空心,上面枝干四叉的梅树。因为怕有人折,树外面全部是用一铁线网罩住的。树当然是一株老树,起码也要比我的年纪大一两倍,但究竟是不是宋梅,我却不
4、敢断定。去年秋天,曾在天台山国清寺的伽蓝殿前,看见过一株所谓隋梅;前年冬天,也曾在临平山下安隐寺里看见过一枝所谓唐梅。但所谓隋,所谓唐,所谓宋等等,我想也不过“所谓”而己,究竟如何,还得去问问植物考古的专家才行。①出大明堂,从梅花林里穿过,西血从吴吕硕的坟旁一条石砌路上攀登上去,是上超山顶去的大路了。一路上有许多同梦也似的疏林,一株两株如被遗忘了似的红白梅花,不少的坟园,在招你上山,到了半山的竹林边的真武殿(俗称屮圣殿)外,超山Z所以为超,就有点感觉得到了;从这里向东西北的三面望去,是汪洋的湖水,曲折的河身,无数的果树,不断的低岗,还有塘的两面的点点的人家:这便算是塘栖一带的水乡全景的鸟瞰。
5、②从中圣殿再沿石级上去,走过黑龙潭,更走二里,就可以到山顶,第一要使你骇一跳的,是没有到上圣殿之先的那一座天然石筑的天门。到了这里,你才晓得超山的奇特,才晓得志上所说的“山有石鱼石笋等,他石多异形,如人兽状。”诸记载的不虚。实实在在,超山的好处,是在山头一堆石,山下万梅花,至若东瞻大海,南眺钱江,田畴如井,河道如肠,桑麻遍地,云树连天等形容词,则凡在杭州东面的高处,如临平山黄鹤峰上都用得着的,并非是超山独一无二的绝景。③你若到了超山之后,则北去超山七里地外的塘栖镇上,不可不去一到。塘栖镇跨在一条水的两岸,水南属杭州,水北属德清;商市的繁盛,酒家的众多,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镇集,但比起有些县城來
6、,怕还耍闹热几分。所以游过超山,不愿在山上吃冷豆腐黄米饭的人,尽可以上塘栖镇上去痛饮大嚼;从山脚下走冋汽车路去坐汽车上塘栖,原也很便,但这一段路,总以走走路坐坐船更为合适。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以游踪为线索,把超山的梅花、超山的地理位置和超山的风土人情一一呈现在T读者的面前,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B.塘栖地处水乡,耕地不多,因而乡民多种果木以谋生,故而才会有如此多的梅林,并非乡民趣味高尚,学林和靖梅妻鹤子的缘故。C.文章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D.文章先叙述后议论,或虚或实,唤起了你的遐
7、想,引起了你的共鸣,使你也想去超作一次探梅访古的游览。R.文章笔触清丽而又饱含深情,语调悠闲而能叙事状物,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然令人掩卷难忘。2.文章①、②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2.指出文章第四段所用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6分)答:3.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塘栖镇。(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共12分)饮酒(其八)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