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115602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8
《二高教研文摘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高教研●文摘版2011年第4期总第25期编辑:教科处印发:教科处2011年3月30日中国父母到底做了什么■[美]蔡美儿 在学习上对孩子施加压力是否有害?怎样要求才算“严格”?学习上的生动有趣是第一位的吗? 许许多多的美国人,都对中国父母如何能够成功地培养出不同凡响的优秀孩子倍感惊讶。他们想知道——“制造”众多的数学精英和音乐奇才,中国父母到底做了什么;他们家庭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子;中国父母的成功能不能被他们所复制。 好吧,让我来揭开这个谜底,因为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中国妈妈。不过,在揭开谜底之前,我们最好还是先来看看下面这些我从
2、来就不允许女儿索菲娅和路易莎涉足的事情: ·在外面过夜·参加玩伴聚会 ·在学校里卖弄琴艺·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 ·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 ·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或小提琴·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最近,我遇到一位超级成功的美国白人小伙子,他来自南达科他州。在比较了我们各自家庭的“清规戒律”后,我们发现,他的蓝领爸爸,俨然就是一位“中国妈妈”。我还认识一些来自韩国、印度、牙买加、爱尔兰和加纳的父母,他们也完全拥有中国父母
3、的品质。相反,我所认识的一些出生在西方国家但有着中国血统的妈妈,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却并没有成为真正的“中国妈妈”。 事实上,我只要走出家门就会敏感地发现,与中国父母相比,西方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迥然不同:有的严厉,有的宽松。父母们的类型也五花八门:同性恋的,信奉正统犹太教的,单亲的,前嬉皮士的,在投资银行工作的,出身于军人家庭的……显然,没有一对西方父母对教育孩子拥有相同的看法。因此,当我使用“西方父母”这个称谓时,并不是指所有的西方父母,正如我提到的“中国妈妈”,也不能代表每一位中国母亲一样。 尽管西方父母认为他们要求孩子已足
4、够严格,但他们严格的尺度通常很难接近中国妈妈的标准。例如,我的西方朋友们要求孩子弹奏乐器,每天半小时,最多一小时,他们认为这已经严厉有加了。然而,对中国妈妈来说,孩子们进行弹奏的第一个小时,就像是轻松愉快的热身,而不停地弹上两三个小时,那才算得上是“练习”,才具有一定的难度。-5- 尽管我们对文化差异的老生常谈已提不起兴趣,但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确有无数研究有理有据地证实了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一份对50位西方妈妈和48位中国妈妈的调查研究显示,70%的西方妈妈认为,“在学习上对孩子施加压力的做法是有害的”,“父母应本着让
5、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的思路来培养孩子”。可是与此相反的是,没有一个中国妈妈赞成这样的想法。大多数的中国妈妈确信她们的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出类拔萃,她们认为“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就反映了家长教子有方”;如果孩子不能在学校里如鱼得水,那就“有问题”了,就说明做父母的“严重失职”。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中国妈妈每天督促孩子进行学习的时间,大约是西方妈妈的10倍。而西方的孩子,则更热衷于在学校运动队的活动中抛头露面、展示才华。 观察这些现象让我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或许有人认为美国的“运动妈妈”与中国的“功课妈妈”没什么两样,那他们可就大错特错了。与按
6、照日程表监督孩子参加训练的西方“足球妈妈”相比,中国妈妈相信: (1)完成学业总是第一位的;(2)考试中的“A-”是不合格的; (3)必须要在数学上比同班同学领先两个学年;(4)绝不能在公共场合夸奖孩子; (5)如果孩子与老师或教练发生冲突,做家长的必须坚定地站在老师或教练一边; (6)父母唯一允许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是那些他们能赢得奖牌的项目; (7)而且必须是金牌!透过“虎妈”看美国教育的另一面 “虎妈”走红的背后 美国害怕被赶超 “虎妈”的走红或许与地缘政治密切相关。蔡美儿的“中国式育儿法”正好击中美国的软肋:
7、在金融危机时代担心输给中国,担心本国教育被他国超越。 《纽约客》的文章“美国的最佳家长”明确指出,“虎妈”走红是跟地缘政治密切相关的,奥地利妈妈、匈牙利妈妈是火不起来的,目前只有中国妈妈才能火起来。中国及东亚的强劲发展使美国这个世界多年来的老大感到如芒刺在背,特别是中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人最担心的追赶者,而此时蔡美儿使用的中国育儿法正好击中美国的软肋:在金融危机来袭时担心输给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同时没有准备好让美国孩子在全球经济中增强生存能力。 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一直具有很强的忧
8、患意识,多年来都在大喊狼来了,每次出现什么危机,面临什么挑战,首先就会去反思和改进教育。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曾对美国教育界产生强烈的震撼,政治因素激发了那一阶段的教育改革。上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美国人又喊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