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ID:35110443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8

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_第1页
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_第2页
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_第3页
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_第4页
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2013年1月)一、总体概况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目前全校共有117个专业,其中工科类专业占30%。学校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中心、苏南地区工业中心,近年来学校抢抓机遇,精心谋划,积极行动,有效整合学校的学科人才优势和企业的技术设备工艺优势,一方面与有实力的企业共建一批应用性较强的工科专业和战略性新兴专业,另一方面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对现有的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内涵改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了大批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2011年10月,苏州大学正式被批准

2、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高校。到目前为止,学校已有“纺织工程”和“软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以及“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评审。苏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充分发挥苏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资源配置比较全面的综合优势,结合苏州大学“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建设的办学定位,依托苏州市较为发达的传统与现代以及新兴产业实力,将学科集聚和科研以及外部环境优势有效转化为工程教育的优质资源,走产学研教

3、一体化发展之路,以培养大批创新能力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目标,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苏州大学特色的工程教育体系。二、主要举措和工作进展1.成立校级组织机构以加强顶层设计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负责审定“卓越计划”的重要政策与规章制度,监督评估各试点专业进展与成效;成立了“卓越计划”项目工作组,教务部部长担任项目协调人,有关职能部门和工科类学院(部)参与,负责制定具体政策与协调项目实施;各试点专业成立工作小组和校企专家委员会

4、,指导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保障各项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2.出台政策措施以保障方案顺利实施为规范试点工作,项目组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意见》、《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管理规定》、《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双师型”教师管理条例》、《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以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各试点专业所在学院也在学生遴选、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例如各试点专业都制定了“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遴选方案;在试点班推行“校企双导

5、师制”,大学一年级为每位学生配备校内导师,三年级开始为学生安排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课题研究;试点专业每年会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知名企业挂职或担任兼职工程技术人员,以增加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试点专业按照学校出台的“双师制”管理条例,聘用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来校担任校企共建课程的授课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3.加强经验交流以推动方案全面落实为有效推进“卓越计划”各项具体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各试点工科专业的相互交流和经验借鉴,2012年5月,学校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推进会,各

6、学院(部)分管教学领导和试点专业负责人就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的编写、试点学生的选拔、企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经验交流,反馈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就激励考核机制建设等事项向学校提出了宝贵建议。4.制定专业培养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指导下,参照相关行业标准,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结合我校相关学科的发展特色,各试点专业确立了专业培养标准。同时联合来自企业的工程实践领域专家,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遵循工程型人才培养规律,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

7、调整和改进,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企业阶段学习方案”等主要模块,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程领域实际工作要求。(1)纺织工程专业创新分段培养模式纺织工程专业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以国家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纺织产业支撑平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创新研发基地和各类专业实验室为载体,采取课堂理论教学、工程实践教学、国际课程班相结合的模式,创建多元化、立体化、开放创新性的纺织类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在该专业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1.5+1.5+1”的分段

8、培养模式——前3个学期着重加强与纺织科学有关的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实践类课程的学习;第4-6学期,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开始进入企业学习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