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099234
大小:3.98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3-17
《连续相位调制系统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击种成*葦4FCHINAUNICSCIENCEANDLOGYOIVERSITYOFELECTRONTECHNO专业学位硕±学位论文MASTERTHESISFORPROFESSIONALDEGREEI论文题目连续相位调制系统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专业学微别—^学号201322260152作者姓名黄晓指导教师李强教授'.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
2、,除了丈中特别加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夕,也不包含为h,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巧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華‘曰期:年^月M曰作者签名:%论文使用授权本学位论文作着完全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电子科技大学可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3、1^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从rt年^月/矣日分类号密级注1UDC学位论文连续相位调制系统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题名和副题名)黄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李强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姓名、职称、单位名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硕士工程领域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提交论文日期2016.04.01论文答辩日期2016.05.19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6月28日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注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
4、》的类号。ResearchontheKeyTechniquesoftheReceiverintheContinuousPhaseModulationSystemAMasterThesisSubmittedto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Major:MasterofEngineeringAuthor:XiaoHuangSupervisor:ProfessorQiangLiSchool:NationalKeyLaboratoryofScienceandTechnol
5、ogyonCommunications摘要摘要连续相位调制(ContinuousPhaseModulation,CPM)具有相位连续和恒包络的特性,其频谱较为紧凑,频带利用率高,系统可以使用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的非线性功率放大器,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和功耗。同时,CPM是一种非线性调制,信号本身引入记忆性,其调制过程可以等效为一个编码器和一个线性调制器的级联,因而可以结合信道编码技术对信号进行迭代检测。在实际无线通信系统中,CPM通过多径衰落信道时,会引入码间干扰(InterSymbolInterference,ISI)。通常采用低复
6、杂度的频域均衡技术来降低码间串扰对系统的影响。但是对于多径时变信道,一帧数据内离散信道冲击响应是变化的,采用频域均衡的系统性能较差。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针对时变信道下的CPM信号迭代均衡技术。本文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了连续相位调制和恒包络正交频分复用(ConstantEnvelope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CE-OFDM)两种恒包络调制的研究现状,并简要概括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二章主要研究了时变信道下基于逐幸存处理(Per-SurvivorProces
7、sing,PSP)的CPM自适应均衡算法,并且提出了一种适合快时变信道的自适应跟踪算法。本章首先介绍了CPM信号的调制原理,相位状态以及信道模型。然后研究了时变信道下CPM均衡算法,结合CPM信号本身的特性采用自适应逐幸存处理的均衡算法。并且与传统的时域均衡进行了比较。随后仿真得到了时变信道下的逐幸存处理均衡算法与传统时域均衡算法的性能,并且给出两种均衡算法的性能对比。第三章主要研究时变信道下CPM自适应迭代检测(AdaptiveIterativeDetection,AID)算法。本章首先根据CPM信号的解调特性,研究CPM信号的
8、自适应逐幸存处理软解调算法。然后根据现有的迭代检测模型,实现连续相位调制的自适应迭代检测。并且研究单径时变信道和多径时变信道环境下的仿真性能。由于随着多径数量的增加使得CPM的软解调复杂度增大,因此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低复杂度的软解调算法,并给出算法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