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水温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水温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ID:34891480

大小:2.31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3-13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水温和氮素利用的影响_第1页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水温和氮素利用的影响_第2页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水温和氮素利用的影响_第3页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水温和氮素利用的影响_第4页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水温和氮素利用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水温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甘肃农业大学2015届硕士毕业论文分类号密级UDC单位代码10733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水温和氮素利用的影响EffectsofDifferentCultivationModeonWater,TemperatureandNitrogen-efficientandFieldofMaize闫妍名指导教师姓名陈英副教授(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孙建好副研究员(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学科专业名称生态学研究方向农业生态学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6月1日学位授予日期2

2、015年6月10日答辩委员会主席孙坤教授评阅人梁东丽教授贾宇教授2015年6月甘肃农业大学2015届硕士毕业论文摘要本论文以春玉米“先玉335”为供试种子,在张掖市甘州区节水农业试验站展开试验调查,以条膜、全膜、膜上覆土、砂田、秸秆还田为5种不同栽培方式进行同水同肥处理,以CK裸地进行对比,采用平作耕种方式,研究了单间作玉米种植过程中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玉米生长生理特性以及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栽培处理下春玉米的覆盖效应,为建立更加完善成熟的大田玉米灌溉模式和后期研究提供

3、了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本论文经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最终获得了以下基本结论:1.不同栽培处理下土壤温度在单间作玉米苗期的影响显著,在苗期阶段,砂田的单间作玉米土壤温度较其他栽培方式偏低,全膜覆盖和条膜在日间的保温效果较好;0-5cm处的土壤温度对空气温度敏感度更高,二者成正比关系。相同栽培方式下的间作玉米土壤温度平均低于单作玉米土壤温度2℃-5℃。2.影响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水分的耕作土层主要集中在0-60cm深度范围,且不同栽培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4种覆盖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高于CK对照和秸秆

4、还田处理;在单作和间作玉米的整个生长时期,砂田的土壤贮水量最高,膜上覆土次之。在玉米苗期阶段,单间作玉米的砂田覆盖在0-60cm的3个取样土层中的土壤含水量均为最高,膜上覆土次之。6种栽培处理下单间作玉米的全生育期累积蒸发量分析结果一致,平均蒸发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秸秆还田(72.37%)>CK(54.47%)>条膜(54.05%)>全膜(42.15%)>膜上覆土(40.42%)>砂田(31.60%)。本论文通过试验发现,砂田覆盖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膜上覆土的

5、作用效果次之。3.从玉米的株高值中能够分析不同栽培处理下的玉米生长状况,间作玉米的株高在各个生育时期均低于单作玉米,且不同的栽培处理对于玉米株高在玉米生长的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的影响要大于在玉米生长的后期,单间作玉米的平均株高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砂田覆盖>膜上覆土>全膜>条膜>秸秆还田处理>CK对照,说明砂田处理对玉米株高的影响效果最好,膜上覆土次之。不同栽培处理的春玉米叶面积差异显著,间作玉米因为前期生长受到豌豆遮挡的影响,因而整体的叶面积值均小于单作玉米。单间作玉米的叶面积增长趋势均为甘肃农业

6、大学2015届硕士毕业论文前期增长迅速,在抽雄期达到最大值,并在抽雄期之后停止叶片的增长并由于天气、虫害等因素导致玉米在乳熟期的叶面积值要小于抽雄期。整个单作玉米生长22阶段的平均叶面积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膜上覆土(3339.89cm)>砂田(3200.47cm)222>全膜(2979.55cm)>秸秆还田(2509.58cm)>条膜(2606.01cm)>CK对2照(1713.33cm),间作玉米生长阶段的平均叶面积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膜上覆土2222(2577.64cm)>砂田(2263.61cm)>

7、全膜(2111.38cm)>秸秆还田(2138.14cm)22>条膜(1896.22cm)>CK对照(1201.34cm)。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量直接影响到玉米的最终产量。不同栽培处理下的单作玉米苗期干物质重差异显著,在玉米生长阶段,膜上覆土最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的积累。4.不同栽培处理对玉米产量均有不同的增产效果影响,反映在玉米的穗部性状上,砂田处理下的玉米果穗最粗、最长、秃顶长最短,且砂田栽培处理下的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均为6种栽培处理的最大值。但是由于出苗率较低,砂田栽培处理下的整体产量受到影

8、响,加上砂田处理的人力和财力投入较高,致使最终的经济效益综合评分不高。砂田模式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属于费时费力的,因此绝大多数农民在选择玉米大田种植过程中也不会选择砂田。但是砂田栽培下的单间作玉米氮素吸收率高,氮素利用效率也高,说明砂田模式能够有效起到保水保墒的作用,进一步减少了肥料从表层土壤中的蒸发和流失。对比砂田模式的优势,现阶段应该大力推广膜上覆土栽培方式,介于膜上覆土处理最高的经济效益,在推广难度上要远小于砂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非常容易施行。关键词:河西灌区;地膜覆盖;春玉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